您的位置:首页 > 悼念专栏 > 深切缅怀林仲贤先生

回忆林仲贤先生
作者: 张侃 ║ 日期: 2011/06/06 
   今天是端午小长假第一天,原来打算好好休息休息。午后,学会专职秘书长李扬同志来电话,说林仲贤老师突然去世了。一时,我觉得很难相信,前不久,我在所里碰到林先生,看到林先生精神非常好,我还对他说,看您的身体真好。他说,不怎么好,我马上就80岁了。我说,自然不能和年轻人比。我要是能活到您这个岁数,还有您这个状态,我就不知道该怎么高兴了。我们很高兴地告别。怎么这么就突然去世了?那就是我和林先生最后的话别了?!随着李扬同志简要地述说,得知了这个噩耗的过程,林先生的长子,著名演员林京来昨天晚上送林先生到海淀医院抢救,并一直陪伴在林先生身边,林先生的老伴也正在从广州赶回来,我逐渐意识到,林先生确实永远离开我们了。陡然从内心升起一种悲伤,自2008年失去荆老师和我的导师曹先生,我又失去了一位在心理学,特别是为中国心理学会工作,的道路上的领路人和导师,而在中国心理学会我们已经陆续送走了第四位理事长。

   和学会几位同事相约,下午就去林先生家,看望林先生的家人并对林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所里李安林书记和杨晓燕同志,张嘉棠同志已经在和林先生的儿子林京来等商量后事。林先生的弟子韩布新、罗劲、丁锦红等也在准备讣告和生平。他们原准备今年底林先生八十寿辰的时候给林先生祝寿,没想到就差这么几个月,林先生就突然去世了。杨晓燕说,昨天所里组织了离退休老同志的活动,考虑林先生这几天血压有点高,建议他这次就不要参加了。林先生还客气地说,我都听你们的。这些,就是这前两天的事,而如今,先生已经离我们而去,这一切,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太突然了。

   我是从1978年到心理所读研究生开始认识林先生的,那个时候,和他个人的接触并不多,只是觉得他对我们这些研究生都很和蔼、鼓励。他当时是所二室的负责人之一,配合室主任荆老师做室的工作。他在那段时间正申请入党,在支部书记介绍林先生的情况时,我知道他是北大毕业的,做过很多研究项目,包括当时的一号工程,一贯为人善良、诚恳、工作努力,没有卷入文革的乱象,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和大家都赞成他入党,后来我们就在一个支部了,觉得林先生确实如大家所说的那样。由于他的研究水平,在荆老师担任所的副所长之后,林先生就担任了室主任的工作。

   1990年,我从美国学习回来,他找我谈话,让我参与学会的国际合作工作,担任一些外宾来访的翻译,参加接待,和到科协去参加一些外事工作的培训和会议,从此我和他有了更多的接触。他那个时候是中国心理学会的秘书长,积极主动配合理事长王甦老师的工作,主持学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不辞辛苦,几乎走到了各个省级学会,对全中国的心理学人的情况,他是最了解的,和各地的心理学工作者最熟悉,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1993年,学会换届,林先生经过当场无记名投票,被选为新一届理事长。我也是在那一次选为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并被任命为学会的副秘书长,负责做国际合作工作。正式开大会前,我又被任命为心理所的副所长,和林先生一起工作的机会就更多了。

   林先生在研究工作方面获得非常多的重要成绩,他最大的特点是为人谦虚谨慎,工作任劳任怨、踏实亲为。在他的领导下工作,是心情非常愉快的。他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曾经担任过两届副秘书长、一届秘书长、再担任了理事长。像他这样长期为学会服务,从副秘书长一直做到理事长,过去是没有过的。他也为心理所的同仁从事学会的工作确定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林老师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视野开阔,从大局和长远看问题。1995年,中国心理学会承办了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和国际应用心理协会联合发起的首届地区国际心理学大会。这次大会能到中国的广州来办,是荆老师在国际上工作的结果。在此之前的1994年,大会的组织工作就开始了。会议的组织工作,是在理事长林先生的主持之下,由学会秘书处和华南师大莫雷老师领导的团队承担。我作为心理学会负责国际合作工作的副秘书长,同时是心理所所长,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在荆老师和学会各位领导的指导下,一年之内我到广州5次,都受到莫雷老师的热情接待。林先生是广东人,对那边的情况非常了解,对那边的心理学界非常熟悉,他多次对我指导在那边应该如何工作?和谁联系?谁在学界是个什么过程?等等,对我顺利完成这项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正式开会前,林先生亲临会场,做组织和指导工作。这次大会获得了圆满的成功,得到国际上两个心理学组织的一致好评,对中国心理学会的能力和年轻人的国际交流能力评价很高。就是在这次大会上,荆老师提出,中国心理学会可否考虑争办2004年的国际心理学大会?林先生是理事长,他当即组织学会有关同志开会并决定,中国心理学会立即申办2004年的国际心理学大会在北京举行。后来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荆老师在国际上的工作和林先生作为理事长的决定,标志着中国心理学会在国际合作方面上了一个新的历史性的台阶。

   1997年以后,林先生从理事长的岗位退下来,继续在常务理事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2005年,心理学会在上海又进行换届工作。在选举常务理事之前,林老师突然对我说,我要求说几句话。当时我主持会议,林先生是老理事长,自然请他说话。没想到,他说的是,坚决要求大家不要投他的票,他不要再担任常务理事,而是希望更年轻的同仁们来为学会做更多的工作。林先生这样的行动,在我的印象中,过去也从来没有过。他确实是从中国心理学的长远发展,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展现了高风亮节。这又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老同志的模式和榜样,在他之后,一些老同志也都采取了同样的行动,推动了心理学会的年轻化和持续发展。

   讣告的稿子,我已经看到了。林先生的生平和贡献充分展示他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是我们德高望重的长者。他的身体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和他为我们树立的榜样,会继续激励我们为中国的心理学而努力工作。

                                              张侃
                                        2011年6月4日夜於北京时雨园

 | 治丧委员会公告 | 生命历程 | 沉痛哀悼 | 深切缅怀 | 网上悼念 | 联系方式 | 心理所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