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悼念专栏 > 生命历程

林仲贤受恩平市市长李灼冰的邀请回乡访问
作者: 江门日报记者 李明湛 ║ 日期: 2011/06/07 

2009年2月林仲贤受恩平市市长李灼冰的邀请回乡访问

 ■ 成长之路

  6岁从广州逃难回恩平  

  1931年12月某天,林仲贤在广州出生了,到1937年“七七”事变时,6岁的他随母亲从广州逃难回家乡——广东恩平。在家乡,林仲贤进入村子附近一所小学——君堂镇塘库小学读书。林仲贤说:他入学后学习勤奋,成绩经常名列前茅,颇得老师们的喜欢。  

  幼年便懂得有国才有家的道理  

  林仲贤回忆,因为处于抗日战争的非常时期,农村的生活很艰苦,可是为了支援抗日,老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各个村子去募捐。那时,他年纪虽小,也跟着去了,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走过去,唱着抗日救亡歌曲。虽然日本鬼子的飞机几乎天天在他们学校上空飞过,但是他们也不感到害怕,反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开始种下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每当看见大哥哥大姐姐们演的抗日爱国话剧,当他们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革命歌曲,一个个哭了时,林仲贤也流出了眼泪。那个时候,他就懂得了什么叫做国,什么叫做家,懂得了有国才有家的道理。  

  作文常被当作范文张贴上墙

  1943年,林仲贤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城的恩平中学(恩平一中前身,现址在恩城中学,因此林仲贤说恩平一中和恩城中学都是他的母校)。林仲贤说,他的国文成绩很好,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张贴在校内的墙报上。初中二年级时,他被推荐参加恩平全县的中、英、数三门课程的比赛。林仲贤说:“我获奖了,原以为可以获得一份奖品,结果因为经费困难,奖品便不了了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林仲贤全家迁回广州居住。  

  为考大学与父亲争论  

  林父在广州自来水公司谋得一份工作,一家四口(连同林仲贤的妹妹)全靠林父微薄的薪水勉强度日。因为时势艰难,林父很想林仲贤上职业中学,说学到一门技术以后容易找工作,但林仲贤希望以后能考大学。为此,林仲贤与父亲争论了一番,最后父亲还是让步了。后来,林仲贤考进了广州四邑华侨中学,继续中学学业。  

  被心理学深深吸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林仲贤高中毕业了。高中毕业后,林仲贤报考了几所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以及金陵大学都先后录取了他。当时,林仲贤还弄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究竟在哪个方面。因此,他先在中山大学农学院林学系读了半年,后又转入岭南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学习了一个学期。说来偶然,有一次林仲贤读了一本有关心理学的书,觉得心理学是一门深奥而又使人饶有兴趣的学科,这门学科要揭示人类最复杂的精神现象——人的内在心理活动及其规律。心理学的神秘深深地吸引住了林仲贤,于是他开始广泛阅读心理学书籍。  

  放弃工科的学习,

  考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为了进一步探索这门学科的奥秘,1951年,林仲贤毅然放弃了工科的学习,考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攻读心理学。1952年,他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继续攻读。在大学四年,他修读了心理学、哲学及生理学的许多课程,这为他后来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奠定了扎实而牢固的基础。

  1955年,林仲贤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并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林仲贤回忆说,当时30多人的所谓研究所,其实只是几间平房,设施设备简陋,条件极差。可是,在这个条件极差的研究所里,林仲贤在副所长、留英归国的著名心理学家曹日昌教授的指导下,不断进步。

  被点名参与

  毛主席的遗体保存工作  

  林仲贤说:“曹日昌教授对我要求很严格,从他那里我学会了如何查阅文献、进行研究选题,以及养成了写文献资料卡片的习惯。”此后,林仲贤不断地推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他也逐渐闻名于我国心理学研究界。期间,在毛泽东主席逝世后,因他在色彩心理方面的出色研究,还被相关部门点名参加了毛泽东同志的遗体保存工作。后来,林仲贤还先后担任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心理学报》主编、中国心理学会秘书长等职务。1993年10月,他当选为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  

  对事业执著追求  

  林仲贤长期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对心理科学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他说,“文化大革命”中,心理学曾被作为一门伪科学受到批判,研究所人员被下放干校劳动,但他坚持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在干校劳动期间,还联合几位志同道合的学者上书中央领导,建议恢复中科院心理所。此事受到重视,心理研究所于1972年开始恢复重建。20年过去了,心理研究所现已发展到160余人的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的心理学研究机构。

  在从事心理学研究的过程中,他曾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先后出访过美国、澳大利亚、前苏联、比利时、德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介绍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情况,受到热烈欢迎。  

  对学生要求严格  

  林仲贤介绍说,除了进行日常的科研工作外,他还招收博士生进行指导与培养。他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常对他们说,做学问是严谨的事,不能有半点马虎与虚假,不能急于求成,要善于一点点积累资料,还要善于总结,善于提出新思想和新见解。现在的工作条件比他们当初要好多了,有专门的一幢六层的实验大楼和各种现代设备。

  林仲贤还说,在他指导过的学生中,有的在国外继续深造,有的在科研工作中挑起重担,成为骨干力量。最后,林仲贤自豪地说,我国心理科学事业,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已受到国内外学术界日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他很高兴选择了这门学科作为终生的职业,对此无怨无悔。

  ■ 语录

  我做心理学这么多年,感受最深的是四个方面。第一是有兴趣。我现在还是对心理学很有兴趣。这样,吃的苦,受的累就都能忍住。第二是不要浪费时间。不要拖拖拉拉的,做完的工作要尽量很快总结、发表。如果你好不容易完成了工作,也不总结,也不发表,而是锁在抽屉里,没有人知道也没有用。第三是要善于总结。第四是加强表达。要多看看别人的论文,多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有时候你的论文发表不了并不是本身内容的问题,而是表达方式的问题。本科生刚刚开始写论文的时候,会觉得很难,但是,你们要多看看别人的论文,看得多了,自己也就慢慢会写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 治丧委员会公告 | 生命历程 | 沉痛哀悼 | 深切缅怀 | 网上悼念 | 联系方式 | 心理所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