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服务

中国科学院科技救灾专项“汶川地震心理援助应急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发布时间:2009-10-10 作者:科研业务处

  2009年9月29日,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会同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组织专家在北京对中国科学院科技救灾专项项目“汶川地震灾区心理援助应急研究”(KKCX1-YW-05)进行了验收。专家组由来自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科院计财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单位的9位专家组成,北京师范大学车宏生教授任专家组组长,中科院计划财务局副局长潘锋主持会议。
  专家组听取了该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张侃研究员做的项目验收总体报告。张侃研究员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背景、目标、内容、重要成果、任务完成情况总结,以及下一步研究计划。在一年的项目期内,项目组超额完成了任务书中制定的目标和预期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修订了灾后心理测量评估工具,自主研发了“基于脑电信号的生物心理调节设备”等仪器,在灾区广泛使用,获得很好的效果。形成的主要成果中,关于灾后不同人群心理反应规律、社会风险因素辨识和预警等研究成果为国家应急管理系统的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关于ASD和PTSD测量工具的修订和诊断标准的完善,是国内首次进行中国化,并得到灾区心理援助实践的验证;关于PTS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基于脑功能可塑性的群体和个体的生物心理综合干预技术,以及自主研发的“基于脑电信号的生物心理调节设备”,在国内均属于相关领域的原始创新成果。
  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围绕汶川地震受灾人群的心理应激过程、认知特点、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趋势等开展研究,为科技救灾和心理援助工作提供了直接的科技支持;项目成果很有意义,其中一些在国内属于相关领域的原始创新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推广价值;项目研究计划制定科学,不仅满足了为灾区提供科技服务的实际需求,也为长期开展灾害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的任务,提供材料齐全,经费使用合理,通过项目验收。
  验收会后,专家组与项目组还就灾后心理援助工作进行了自由讨论,大家认为,心理援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心理所在顺利完成该项目后,也应在这项工作上继续稳扎稳打,这不仅服务于灾区人民,也对我国灾害心理学的研究和灾后心理援助应急系统的完善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项目负责人张侃研究员作报告

会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