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组织支部党员前往北京市房山区红色背篓精神传承教育基地,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带头过紧日子”主题党日活动,深刻感悟“红色背篓”精神内涵,强化党员宗旨意识与使命担当。
红色背篓精神传承教育基地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供销社负责人王砚香及其同事用背篓翻山越岭、坚持为群众送货服务的感人事迹为原型,生动诠释了“坚决听党话、坚定跟党走、坚持为人民”的崇高精神。基地通过纪念馆陈列、影像教学与场景体验等多种形式,系统展现了那段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峥嵘岁月。
上午,在党旗雕塑下,党员们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入党初心。党支部书记沈芳将象征红色背篓精神的背篓交接给党支部副书记谈佳岩,代表着背篓的传承与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大家在庄严氛围中强化了身份认同与责任传承。

重温入党誓词

传承背篓精神
随后,支部党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红色背篓精神纪念馆,回顾红色背篓精神的诞生过程以及黄山店村党组织弘扬红色背篓精神引领产业转型、克服困难实现创新发展的奋斗历程。那磨得发亮的背篓,承载的是共产党人“服务不下山”的坚定承诺,是背篓上山、送货入户的为民初心。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党员干部用肩膀挑起了群众的生活所需,更挑起了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纪念馆内,现场讲解并展示了背篓年代的物品;纪实电影《红色背篓》真实再现了背篓干部们不畏艰难、服务群众的动人场景。大家通过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实物,深入理解了“背篓精神”的起源、发展与时代意义。

王砚香雕塑合影
午后,支部党员踏上“重走背篓路”体验行程。这小小的背篓,丈量的是山路,连接的却是党心与民心。它生动诠释了“血肉联系”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深厚情谊。大家沿着蜿蜒山路,亲身体验当年送货的艰辛,深刻感悟老一辈共产党员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奉献精神与务实作风。活动后,党员们纷纷结合科研工作实际,围绕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扬“红色背篓”精神展开热烈讨论。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将现场教学、情景体验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内容丰富、形式生动,为支部党员们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和党性洗礼。重温那段岁月,“背篓精神”依然闪耀着时代光芒,照亮前路。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背篓精神”,始终铭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能忘。新征程上,每一位党员都应是“背篓精神”的传承者与践行者,以服务国家和人民为己任,为推动心理学科发展、助力国家科技创新贡献智慧与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