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心理所研究发现心理台风眼效应的“卷入”变式

发布时间:2015-11-09 作者: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李纾研究组

  2013年美国地质调查报告(USGS, 2013)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铅、锌生产国。然而,铅锌矿的开采和冶炼活动亦是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Horvath & Gruiz, 1996; Tong, Schirnding, & Prapamontol, 2000),对环境健康构成重大威胁。令人疑惑的是:在铅锌矿污染情景中,通常那些没有直接受到健康威胁的群体(如政策制定者或公共事务管理者)坚决反对在无保护性措施的情况下进行铅锌矿开采(即,三令五申严禁个人私自开矿);而那些直接受到健康威胁的群体(如矿主或矿工)反而无视法规法律的禁止,无视自身的健康风险,仍坚持“顶风”开采私人铅锌矿。 

  李纾研究组Li et al., 2009)在汶川地震的研究中曾发现在时间维度上,个体越接近高风险时段,心理越平静;在空间维度上,个体越接近高风险地点,心理越平静,并假台风眼这一气象名词将此发现形象地命名为心理台风眼(psychological typhoon eye)效应。 

  为了尝试解释铅锌矿开采现状所示的这一令人迷惑的现象,也为了尝试能否从“心理台风眼”的视角解释这一现象,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李纾研究组的研究人员对生活在铅锌矿区的村民如何认知铅锌矿风险进行了实地调查,从中发现了一个心理台风眼效应的卷入变式(The “involvement” vers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typhoon eye effect) 

  该研究的调查地为湘西凤凰县某铅锌矿区。该矿区开采历史悠久,坐落于一个行政村内,当地村民就生活在矿区内。在调查执行期间,当地官方矿场已经关闭,但是村民的私人小矿却仍在持续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破坏了当地的水源和土壤质量。该村共有村民346户,研究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每户随机选取一人,最终共有217名矿区村民(男性占42.3%;女性占57.7%)完成了本次调查。 


1 采矿卷入度与风险认知(5点评分,分数越高表示被试的风险认知水平越高)

  首先,该研究对卷入度(Involvement)与村民开矿风险认知(Risk perception)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其中,采矿卷入度是通过当地村民身份的分类来测量的。根据当地村民参与矿业开采工作的不同程度将其分为四类:矿主(自家土地能够出产矿石的村民);矿工(在小矿厂打工的村民);矿工和矿主的家属;以及未参与开矿的村民。其中,矿主参与度最高,矿工其次,矿工家属再次,普通村民则并未参与矿业工作。据此,我们将这四类村民的划分视为采矿卷入度的测量指标。而风险认知的测量则采用经典的心理测量学范式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民众在风险认知上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台风眼效应,不同村民的风险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 (3, 213) = 3.04, p < 0.05, η2 = 0.04),事后检验表明矿主与矿工的风险认知水平最低,而未参与开矿的村民风险认知水平最高(见图1)。我们将这一结果所称为理台风眼效应的“卷入”变式,即,村民对风险的认知并不随着卷入风险事件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反,村民卷入风险事件的程度越大,村民对风险的认知反而越低。该结果有悖于人们的直觉推断,毫无疑问,矿主和矿工每日与重金属污染源的接触最多,健康损害也是最大的,但是他们对重金属污染似乎却也是最不担心的,风险认知水平最低。 


2 采矿风险认知结果方程模型图。所有路径均显著(p < 0.01

  其次,该研究采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式进一步探索了造成该现象的可能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获益感知(Perceived benefit)和损失感知(Perceived lost)均对村民的风险认知产生显著影响作用:感知到从采矿中获益越多的个体,采矿风险认知水平越低(p < 0.01);感知到从采矿中损失越多的个体,采矿风险认知水平越高(p < 0.01,即,造成心理台风眼效应卷入变式的主要原因是获益感知歪曲了(Distort)村民的风险认知水平。2)被歪曲后的风险认知可以进一步影响村民对开矿有关政策的支持度(p < 0.01)。最优拟合模型的结果(GFI = 0.90CFI = 0.92TLI = 0.90RMSEA = 0.06)如图2所示。 

  此次心理台风眼效应卷入变式的发现对环境问题中的风险沟通与风险管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当前,在制定决策前广泛征求民意已经成为风险沟通的必备流程,然而心理台风眼效应卷入变式的存在却有可能使人们在表达民意时受到所处状态与所获利益的影响,出现行为偏差。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更加重视决策前进行的多方征求意见,并谨慎开展调查。总之,该变式的发现将有助于理解人们如何抵抗来自自然、疾病和这个变化莫测星球上其他威胁的侵害。 

  该研究部分受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民重要心理特征调查》2009FY110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01163),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JZD-EW-L04)和中国健康环境与发展论坛的资助。研究论文已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Zheng, R., Rao, L-L., Zheng, X-L., Cai, C., Wei, Z-H., & Li, S. (2015). The more involved in lead-zinc mining risk the less frightened: A psychological typhoon eye perspectiv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doi:10.1016/j.jenvp.2015.10.002 (5-Year Impact Factor: 4.607)

在文章正式发表前,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业以“The huge paradox at the heart of how people think about environmental risks”为题,对该研究做了深度报道。  

其他有关心理台风眼效应研究的论文信息: 

Li, S., Rao, L-L., Bai, X-W., Zheng, R., Ren, X-P., Li, J-Z., Wang, Z-J., Liu, H., & Zhang, K. (2010). Progress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Typhoon Eye” and variations sinc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PLoS ONE. 5(3): e9727. doi:10.1371/journal.pone.0009727  

Li, S., Rao, L-L., Bai, X-W., Ren, X-P., Zheng, R., Li, J-Z., Wang, Z-J., & Liu, H. (2009). Psychological typhoon eye in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PLoS ONE. 4(3): e4964. doi:10.1371/journal.pone.0004964 

李纾,刘欢,白新文,任孝鹏, 郑蕊,李金珍,饶俪琳,汪祚军. (2009). 汶川“5.12”地震中的心理台风眼效应. 科技导报, 27(3), 87-89. doi10.3321/j.issn:1000-7857.2009.03.017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