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研究发现个体对社会互动时长的知觉反映其社会特质及体内催产素水平
“把手放在热炉上,一分钟漫长如一小时。和美丽女士共度时光,一小时却快如一分钟”。爱因斯坦在解释相对论时的戏言,生动地描绘出人类所知觉到的主观时间与物理世界的客观时间之间的偏差。大脑无法直接获取客观时间,只能借由外部事件的内在神经表征推断时长,一般认为,主观时间知觉会受到表征感觉刺激的神经能量的影响,客体的大小、亮度、速度等属性均可以引起时间知觉的偏差。
人是知觉的主体,人本身的特质对于时间知觉会产生何种影响呢?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的周雯研究组和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蒋毅研究组合作,系统探讨了个体的社会特质以及社会性神经肽催产素在个体对社会互动的时间知觉中的角色。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eLife。
图 1. 时长辨别任务示意图
实验一中,观察者观看先后呈现的两组运动序列,每组运动序列由一对相向的光点小人组成,一组为标准刺激,呈现1000毫秒,另一组为比较刺激,呈现400-1600毫秒。其中,一对光点小人之间存在社会互动,另一对不存在;两对光点小人有一半概率随机作为标准刺激。观察者需要判断哪一组运动序列呈现时间更长(图1)。在一组实验中,两对运动序列正立呈现,在另一组实验中,倒立呈现。结果表明(图2A),在正立呈现条件下,存在社会互动的运动序列需要呈现更长时间才能在主观上被知觉为与不存在社会互动的运动序列相当,即社会互动产生了时间压缩效应,在倒立呈现的条件下则不存在此效应。然而,当在一对正立光点小人发生动作之间加入时间间隔(实验二,图2B),或者互换两个光点小人的空间位置使其背向(实验三,图2C),从而破坏光点小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后,无论正立或者倒立呈现,观察者均不再表现出时间压缩效应。这说明,观察者主观时间知觉的压缩效应依赖于社会互动本身,而不依赖于互动光点小人运动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联。
图2. 观察者反应拟合曲线及主观相等点PSE
实验四进一步发现,时间压缩效应与观察者的自闭倾向特质呈显著负相关。社交能力强、自闭倾向低的观察者表现出更强的对社会互动的时间压缩效应。鉴于自闭倾向与体内催产素含量间的关联,实验五和实验六考察了催产素在个体对社会互动的时间知觉中的作用,发现高自闭倾向特质的观察者在鼻腔施加催产素后,其时间压缩效应得以增强(实验五),而施加催产素拮抗剂阿托西班则导致低自闭倾向特质观察者的时间压缩效应减弱(实验六)。
这项研究清楚地显示了我们知觉到的时间并非物理时间的简单映射,也并非仅反映感官输入的物理属性,它与个体的人格特质乃至神经内分泌过程密切相关,由此,研究也为在个体层面探查对复杂社会交互的自动化加工提供了新的范式。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等的支持。
论文信息及链接:
Liu, R., Yuan, X., Chen, K., Jiang, Y., & Zhou, W. (2018). Perception of social interaction compresses subjective duration in an oxytocin-dependent manner. eLife, 7:e32100. doi: 10.7554/eLife.32100
www.elifesciences.org/articles/32100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