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研究揭示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下民众防疫行为的政府与个体因素及其交互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世界各地陷入危机。为遏制这场危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充分合作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关于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下民众防疫行为的重要政府与个体因素,以及因素间如何交互影响民众防疫行为等问题尚不得知。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刘勋研究组的研究人员于2020年2月24日至3月3日通过网络问卷采集来自中国33个省市1131名被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政府因素、个体因素以及自身所采取防疫行为的主观评价。其中,政府因素包括:疫情详尽信息(Detailed Pandemic Information)、正向风险沟通(Positive Risk Communication)、驳斥谣言(Refuting Rumors)、医疗物资与心理支撑的供给情况(Supplies)。个体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Efficacy)、积极情绪(感恩与希望,Positive Emotions)、风险认知(Risk Perception)。防疫行为包括:预防行为、回避行为、疾病管理行为。研究基于此构建多重中介模型,以探究不同因素对防疫行为的影响程度。
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四个政府因素(疫情详尽信息、正向风险沟通、驳斥谣言、医疗物资与心理支撑的供给情况)均可显著正向预测公众防疫行为。其中,政府因素中的疫情详尽信息和正向的风险沟通比驳斥谣言和医疗物资与心理支撑的供给情况对人们提高自身防疫行为的影响更大。这可能是因为,政府为公众提供透明化与实际的疫情情况有助于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从而更愿意采纳防疫建议与防疫行为,一致抗疫(Siegrist & Zingg, 2014)。因此,研究建议政府应多积极实施疫情风险信息宣传与管理手段,增强公众信任与抗疫信心。
此外,三个个体因素(自我效能感、积极情绪、风险认知)也均可显著正向预测公众防疫行为,且政府因素可通过个体因素的中介调节作用,影响个体的防疫行为。
研究发现,政府因素可以促进个体对疫情的控制感,产生更多的感恩与希望情绪,以及增强对当前风险程度的评估。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信息-认知/情绪-行为(Information-Perception/Consideration-Action)”,用于整合政府与个体因素在流行病防疫行为中的影响关系。综上,研究建议政府因素的系统干预方案要与个体因素相结合,最终实现在公众中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的大流行。
文章已在线发表于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IF = 4.659, rank = 2/47, JIF = 98%):
文章信息:
Dai, B.#, Fu, D.#, Meng, G., Liu, B., Li, Q.* and Liu, X. (2020).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al and individual predictors on COVID ‐19 protective behaviors in China: a path analysis model. Public Admin Rev. Accepted Author Manuscript. doi:10.1111/puar.13236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action/showCitFormats?doi=10.1111%2Fpuar.13236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