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心理所研究发现内侧苍白球电生理特征可预测梅杰综合症深部脑刺激治疗效果

发布时间:2021-09-07 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王亮研究组

  梅杰综合症(Meige syndrome, MS)是一种罕见的颅颈部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症状通常发生于成年期,且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比例约为1.6:1~3.3:1)。患者会出现睁眼困难、眨眼次数增加、精神障碍等症状,生活、社交等方面往往会受到严重影响。MS早期治疗方式包括口服药物(如抗胆碱能药、多巴胺拮抗剂等)和肉毒素-A局部注射。但部分患者对口服药物反应差且副作用明显,长期反复的肉毒素-A局部注射还会产生抗药性。对于这部分药物难治性MS患者,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较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较常用的刺激脑区为内侧苍白球(globus pallidus internus, GPi)。以往个案研究中,GPi-DBS治疗效果存在个体间差异,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刺激靶点位置的差异,但该说法有待证实。对于刺激靶区附近神经电生理活动特性的研究也极为有限,进一步阻碍了人们深入理解MS病理机制以及DBS治疗机理。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王亮研究组与合作者基于双侧GPi-DBS MS患者群体上的研究发现,同治疗效果差的患者组相比,治疗效果较好和最好的患者组其DBS刺激靶点位于内侧苍白球的后腹侧(图1-A),其DBS靶区附近神经元的平均发放率更高(图1-B)。该研究表明,在MS治疗中,内侧苍白球后腹侧电刺激可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较高的神经元动作电位可作为生物标记物指导手术过程中的DBS电极靶点选择。

 

图1.(A)不同疗效组DBS刺激触点在GPi长轴上的分布。y轴上的0表示GPi长轴最前端,y轴上的值越大,表示DBS刺激触点在GPi越靠后端的位置

(B)不同疗效组的GPi神经元平均发放率(*p < 0.05)

 

  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1255, 32020103009)、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32010300)、北京市科委脑认知与脑医学专项(Z171100000117014)和中国科学院交叉创新团队项目(JCTD-2018-07)等的资助。

  心理所王亮研究员为并列通讯作者。研究成果已发表于Brain Stimulation

  文章信息:

  Tian H#, Zhang B#, Yu YB*, Zhen XK, Zhang L, Yuan Y, Wang L*.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tures predict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the globus pallidus internus in Meige syndrome. Brain Stimul 2021;14:685–92. https://doi.org/10.1016/j.brs.2021.04.005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