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发表综述性文章阐明怀旧情绪的神经机制
“给你一张过去的CD,听听那时……”。在日常生活中,这类音乐时常能引发人们的怀旧情绪。怀旧(Nostalgia)是一种对过去经历的情感性怀念,心理学家将怀旧定义为一种自我意识性的情绪,这种情绪有时是苦乐参半的,但大部分时候是积极的。怀旧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绪,人们每周都会产生数次怀旧体验。怀旧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容易被引发,比如歌曲、影片,儿时的物品、突然涌现的回忆等,都可以让人们体验怀旧的情绪。过去二十年,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怀旧对个体有很多积极的作用:既有利于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也可以让个体感受到社会支持,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爱与联结,缓解负面情绪和疼痛等。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从社会认知神经的视角探讨怀旧的神经机制,但是相关领域仍然处于起步且亟待发展的阶段。为了阐明怀旧的神经机制,为后续社会认知神经视角下的怀旧研究指出方向,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蔡华俭研究组近日发表文章,基于现有的行为和认知神经研究,提出了怀旧的神经模型(图1)。
图1. 怀旧的神经模型
作为一种复杂的情绪,怀旧包括四个核心成分,分别是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自传体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和奖赏(Reward)。该模型认为,上述四个核心成分涉及的脑区及其协同作用为怀旧提供了认知神经基础。通过对现有的相关实证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发现,人们在体验怀旧的过程中,涉及自我反思(内侧前额叶、后扣带回、楔前叶)、自传体记忆(海马、内侧前额叶、后扣带回、楔前叶)、情绪调节(前扣带回、内侧前额叶)和奖赏加工(纹状体、黑质、腹侧被盖区、腹内侧前额叶)的相关脑区都得到了显著的激活,为怀旧的神经模型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该模型还指出,怀旧的四个核心成分并非独立,而是在怀旧过程中协同作用。其中,内侧前额叶可能发挥了中心作用。
文中,研究者不仅对现有的神经研究进行了整合,更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指出了方向。研究者认为,未来的研究需采用多元视角、多感官通道诱发的方式为怀旧的神经模型提供证据,并从认知神经视角将怀旧和一般的积极情绪进行区分、探讨怀旧适应功能的神经机制,以及考察可能的个体差异。
总之,怀旧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对怀旧神经机制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现有大量行为水平上的发现提供可能的底层机制解释,为利用怀旧进行干预和治疗的实践提供指导,更将促进人们对复杂情绪的理解。
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社科重大项目的支持,已发表在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杂志。
论文信息:
Yang, Z., Wildschut, T., Izuma, K., Gu, R., Luo, Y L.L., Cai, H., & Sedikides, C. (2022). Patterns of Brain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Nostalgia: A Social-Cognitive Neuroscience Perspective.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https://doi.org/10.1093/scan/nsac036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