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心理所研究发现群体生物运动行走方向可以诱发情境吸引效应

发布时间:2022-08-30 作者: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蒋毅研究组

  人类的大脑在感知外在信息时并非只是简单地反映其物理属性,通常还会受到周围情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在经典的倾斜错觉中,如果周围线条朝左偏,中间竖直的线条会被感知为向右偏, 表现为情境排斥效应。不仅如此,客体与背景之间的语义关系也会影响感知,例如,识别客厅背景中的沙发比识别非洲平原背景中的沙发更容易,表现为情境易化效应。可见,不论是基本视觉特征,还是复杂的语义关系都能通过情境效应影响人们对客体的感知。那么,更加高级的社会因素是否会产生类似的效应呢?

  由此,研究者关注到了人群的集体运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脚步总是不经意和周围的人群保持一致,从而体现出无形的“社会纽带”。在此现象的基础上,研究者系统操作周围群体的行走方向,来探讨这种社会群体关系是否会影响人们对中间个体行走方向的感知。实验选取光点生物运动作为刺激材料,被试的任务是分别在周围群体生物运动向左行走或者向右行走情境中判断中间个体生物运动的行走方向(图1)。

图1. 实验中所采用的视觉刺激

  研究发现个体生物运动的行走方向会被周围群体生物运动的行走方向所“吸引”,表现为情境吸引效应(实验1)。即使改变了周围群体生物运动的行走速度和性别信息,该效应依然几乎不受到影响(实验2);但是,如果周围群体生物运动与中间个体生物运动不是同时出现,而是先后呈现,该效应则消失(实验3)。此外,如果研究者将行走的周围群体生物运动换成向左或向右滚动的非生物运动的小球,同样也不会引发上述效应(实验4)。有趣的是,即使周围群体生物运动换成空间位置置乱的局部运动生物,依然可以诱发一定的情境效应(实验5);但是,如果周围刺激只是静止的生物体形态,则无法诱发上述效应(实验6)。

图2.实验结果(实验1-6)

  上述6个实验的结果说明,人类对生物体运动方向的感知高度依赖其所属的社会情境:即感知个体的行走方向会被周围邻近群体的行走方向所“吸引”。朝同一方向行走的人群被视为集体运动,这本质上反映了群体成员之间紧密的社会关系。在进化上,与周围人群保持协调运动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它构成了生存适应和社会互动的基础。同样地,在知觉层面,感知与群体运动相一致的个体行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进化意义。例如,在紧急逃生的情况下,快速检测符合整个群体的运动方向,而不是凸显个体的运动方向,更有助于个体跟随他人的脚步而产生逃生行为。因此,本研究观察到的“情境吸引效应”的原因很可能是人们的视觉系统在知觉层面上倾向于将个体的行为知觉为更符合整个群体的行为。这些发现为社会因素调节情境感知提供了新的支持,表明可能存在一个特异于社会群体运动协调性和一致性的情境感知机制。

  该研究获得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等的支持。成果已在线发表于Psychological Science

  论文信息:

  Cheng Y, Liu W, Yuan X, Jiang Y. Following Other People’s Footsteps: A Contextual-Attraction Effect Induced by Biological Mo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22). 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221091211

  相关研究论文:

  Cheng Y, Liu W, Yuan X, Jiang Y. The Eyes Have It: Perception of Social Interaction Unfolds Through Pupil Dilation. Neurosci. Bull. (2021). https://doi.org/10.1007/s12264-021-00739-z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