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研究验证《修订版运动成瘾量表》(中文)在我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
人们常说运动有益健康,然而运动的功效似乎与运动量有密切关系。适量的运动能预防多种慢性疾病,改善学习和记忆功能,治疗抑郁并提升生活满意度。然而,过量的运动却会给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在一些极端的个案中,从运动中受到伤病的个体并不会给自己身体疗愈的时间(并非出自客观原因),依然会继续运动,从而对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后果。
正是受这些极端案例的启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运动成瘾现象。存在运动成瘾风险个体的主要表现有:运动量随时间逐渐增加,试图降低运动量后极端难受,对运动量失去控制,运动高于一切的想法,将运动视为缓解负性情绪的策略和给重要人际关系带来冲突等。
《修订版运动成瘾量表》(中文)作为国内研究运动成瘾风险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大学生中是否具有适用性,是一个亟待验证的问题。为探讨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王葵副研究员等人开展了两项研究。
研究一招募了800个非运动专业的大学生和357名运动专业的大学生,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量表的所有条目属于一个因子,但“人际冲突”维度不应被纳入。“人际冲突”特指个体因为过量运动而造成的与家庭成员或亲密关系对象之间的冲突。提示在我国大学生中,那些存在运动成瘾风险的个体的问题运动模式很可能被重要他人忽略。研究者认为可能是因为国人目前对于运动的负面后果知之甚少,往往在运动方面给予家人或者恋人无条件的支持,并很少怀疑其运动方式是否妥当。此外,大学生在中文版《运动成瘾量表》的得分与《运动依赖量表》的得分存在正相关(r = 0.60),也与《强迫锻炼量表》的得分呈正相关(r = 0.26),但与前者的相关要大于与后者。这个发现支持量表的同时性效度和区分效度。运动专业大学生在中文《修订版运动成瘾量表》上的得分也要高于非运动专业 F(1, 1155)=56.49, p<0.001, η2=0.05,且运动专业大学生运动成瘾的风险(18.21%)也要高于非运动专业(5.88%,Z = 6.55, p<0.01)。
研究二招募了398名大学生,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也支持中文《修订版运动成瘾量表》的单一维度,且该量表具有跨性别的测量不变性。
研究结果表明,《修订版运动成瘾量表》(中文)在我国大学生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本文第一作者为心理所同等学力研究生王玉洁,王葵为本文通讯作者。目前相关文章已正式发表于Springer 旗下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 (IF = 11.55):
文章信息:
Wang, Y., Shi, H., Liu, S. et al.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Revised Exercise Addiction Inventory (EAI-R)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nt J Ment Health Addiction (2022). https://doi.org/10.1007/s11469-022-00955-2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