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心理所合作研究揭示青少年焦虑的神经易感性及其遗传基础

发布时间:2023-11-06 作者:李新影研究组

  父母教养是预测青少年焦虑的关键环境因素。然而,并非所有个体在不良的教养环境都会发展出焦虑症状。青春期的神经系统对压力环境高度敏感。进化神经发育理论(Evolutionary-neurodevelopmental Theory)认为,神经生理学特征能够解释个体在压力环境下的差异反应。然而,迄今为止焦虑的神经易感性尚不清楚。

  鉴于此,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李新影研究组与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秦绍正团队合作,从北京双生子数据库(Beijing Twin Study,BeTwiSt)中选取了100个同卵和78个异卵同性双生子进行了3年的纵向研究,以考察大脑网络整合能否支持青少年焦虑对养育环境的神经差异敏感性及其遗传关系。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Psychological Medicine

  研究结果发现,中央执行网络内较低的连接性放大了母亲敌意对焦虑症状的影响;前突显网络和默认模式网络之间的高度反相关放大了父亲敌意对焦虑症状的影响(图1)。

图1. 大脑网络整合在父母敌意和青少年焦虑之间的调节作用

  脑网络的调节模式与差异易感性理论一致,即具有神经易感性的青少年在高敌意环境中具有更多的焦虑,在低敌意环境中具有更少的焦虑(图2)。结合基于脑的双生子ACE模型,研究进一步发现,中央执行网络内在连接模式的遗传度为21.18%,且与易感基因BDNF Val66Met有关。

图2. 大脑网络整合支持焦虑的神经差异易感性

  综上,该研究在“遗传-环境-脑功能-心理行为”框架下,首次考察了青少年焦虑的神经易感性及其遗传贡献。研究进一步加深了研究者对于发育中大脑神经易感性的理解,为高风险群体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提供了新的启发。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2130045)、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揭榜挂帅”项目(E2CX3815CX)的支持。论文第一作者为心理所博士后丁晴雯。通讯作者为心理所研究员李新影与北师大教授秦绍正。其他共同作者包括徐家华助理研究员(回龙观医院)、彭思雅(北京师范大学在读硕士)、陈杰副研究员(心理所)、罗宇副研究员(心理所)、李雪冰特聘研究员(心理所)和吴瑞林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郝磊副教授(西南大学)和白晓宇博士对该研究亦有帮助。

  论文信息:

  Ding, Q., Xu, J., Peng, S., Chen, J., Luo, Y., Li, X., Wu, R., Li, X., Qin, S. (2023). Brain network integration underpins 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of adolescent anxiety. Psychological Medicine, 1-10. https://doi.org/10.1017/S0033291723002325

  相关论文:

  Ding, Q., Bi, D., Zhou, Y., Bai, X., & Li, X. (2023).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sources of familial resemblance in anxiety: A nuclear twin family design. Psychological Medicine, 53(1), 103–111. https://doi.org/10.1017/S0033291721001197

  Jiang, N., Xu, J., Li, X., Wang, Y., Zhuang, L., & Qin, S. (2021). Negative parenting affects adolescent internalizing symptoms through alterations in amygdala-prefrontal circuitry: A longitudinal twin study. Biological Psychiatry, 89(6), 560–569. https://doi.org/10.1016/j.biopsych.2020.08.002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