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心理所研究助力环境政策制定及实施,政策解读入选生态环境部文件库

发布时间:2023-12-08 作者:陈雪峰研究组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紧迫挑战。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针对气候变化应对的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心理学研究探讨公众支持环境政策的心理机制,从而助推个体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将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策略之一。近年来,政府积极出台了在个体行为层面减少碳排放、缓解气候变化的相关环境政策,例如碳普惠制度。碳普惠的核心是将公众的减排行为进行量化、记录,并通过交易变现、政策支持、商场奖励等渠道实现其价值,从而达到促进公众在日常行为中减排的目的。然而,目前对于碳普惠政策支持的影响因素与心理机制仍然缺乏系统清晰的分析。

  为了厘清公众对碳普惠等环境政策的支持度及其影响因素,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孙彦研究员率领团队构建了气候变化心理大样本纵向数据库。研究人员在2020年底收集了5786名受访者的数据,为了追踪公众态度的纵向变化,连续3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追踪调查,定期向这些受访者发放问卷。每次调查都会更新关键问题,以捕捉政策变化、社会动态和个人态度的转变,调查内容包括公民的环境态度、环境政策支持、亲环境行为表现等重点变量。

  研究人员以负责任环境行为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大样本纵向调研数据,建立了三层次模型,从而深入探讨了影响公众支持碳普惠的心理和社会因素。通过对数千名受访者的追踪调查,该研究揭示了不同地区受访者对于碳普惠政策的支持程度(图1),发现了环境态度、气候变化感知及对其他环保政策支持度等因素对碳普惠政策支持的显著稳定影响(图2)。纵向调研设计排除了同一时间点不同变量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从而更直接地证明独立变量的稳定预测能力,有助于准确地揭示公众支持碳普惠政策背后的影响因子。该研究不仅为理解公众对环保政策的态度提供了新视角,也为设计和推广低碳奖励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1.碳普惠支持度可视化地图

图2.碳普惠支持度分层回归模型图

  除了构建纵向调研数据库进行模型计算以外,研究人员也通过实验模拟了碳普惠的奖励情景,从而挖掘目前碳普惠奖励机制的不足,并从心理学视角提出相关建议。基于三项连续的实验,研究人员发现:对于低意愿的亲环境行为,相比于金钱奖励,非金钱奖励更为有效;而对于已有高意愿的亲环境行为,例如自带购物袋,两种奖励均未显著提升行为意愿。在此过程中,感知环境责任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图3)。这一发现对于优化碳普惠奖励制度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提示政策制定过程中设计奖励机制时需考虑行为本身的接受度,并利用非金钱奖励来达到节约成本、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3.感知环境责任在不同种类奖励对回收行为意愿影响的中介作用图

  6月5日,生态环境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新修订版《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以下简称“公民十条”)。基于研究组的相关研究成果与思考,孙彦对“公民十条”进行了深度解读,该解读文件目前已被生态环境部文件库收录,凸显了心理学视角在理解和推广亲环境行为方面的重要性(图4)。

  “公民十条”涵盖了从关爱生态环境到共建美丽中国等十个方面,包括节约能源资源、绿色消费、低碳出行、垃圾分类等具体行为,既涵盖公共行为(如环境监督),也包括私人行为(如垃圾分类),旨在为公民提供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操作指南。孙彦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公民十条”对公众行为的影响,强调了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的必要性,以及个人和社会层面因素的相互作用。

图4.孙彦研究员对于“公民十条”的解读被生态环境部文件库收录

  综上所述,相关研究成果不仅为政策制定及实施提供了宝贵的心理学视角和实证数据,也为广大公民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导。心理学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促进社会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述研究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No.19ZDA107)、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自主部署项目(No.E2CX3315CX)和中国科学院心理服务工程实验室项目(KFJ-PTXM-29)的支持。心理所研究生纪泽宇为第一作者,孙彦为通讯作者。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相关信息:

  Ji, Z., Gong, Y., Tong, Z., Li, Y., Guo, H., Pongpiachan, S., & Sun, Y. (2023). Factors influencing public support for the individual low-carbon behavior rewarding system: Evidence from a large-scale longitudinal survey in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409, 137187.DOI: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3.137187

  Ji, Z., Gong, Y., Li, Y., & Sun, Y. (2023). Effects of monetary and nonmonetary incentives in Individual Low-carbon Behavior Rewarding System on recycling behaviors: The role of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38, 90-103.DOI:https://doi.org/10.1016/j.spc.2023.03.026

  生态环境部, 2023. 公民十条解读:心理学视角下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促进. https://www.mee.gov.cn/zcwj/zcjd/202307/t20230710_1035790.shtml?keywords=%E5%85%AC%E6%B0%91%E5%8D%81%E6%9D%A1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