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研究揭示自然对自我本真性的增强效应及其心理机制与后效
月明泉声细,雨过竹色新。
而间有真我,宴坐方申申。
宋代诗人陈与义在诗中描绘了一幅清新、恬静、美好的自然图景,而身处其间的人则感受到了日常难以感受到的真我以及由此带来的快乐。这首诗提示,自然可以促进自我的本真性。
近年来,由于现代化对人的异化日益严重,并给现代人带来了大量的现代病,对真我的追求正成为时代的呼唤。与此相应,自我本真性也成了当前自我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在心理学中,自我本真性(Authenticity)是指人们感受和做真实自我的程度。已有研究表明,本真性在当代社会益处多多,不仅可以促进个体身心健康,还可以提升人的道德水平、组织有效性等。
然而,如何促进和提升自我本真性呢?目前的少量研究主要关注个体本身特性和部分社会情境与本真性的关系。受上述诗歌等中国传统智慧的启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蔡华俭研究组提出假设,自然可以促进个体自我本真性,并进一步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为验证该假设,蔡华俭研究组开展了12项研究,从各个不同方面证实了自然可以促进自我本真性,并进一步阐明了其底层心理机制及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首先,研究者通过两项调查证实了自然和本真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其中,研究1发现,在居住地种养花草的被试比没有养花的被试有更高的自然联结感和本真性,并且,自然联结感和本真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图1),即个体报告的自然联结感越高,本真性也越高。研究2则进一步发现,在城市公园参加调查的被试比在购物广场参加调查的被试报告了更高的本真性(研究2),即和真实的自然越近,个体感受到的本真性也越高。
图1. 自然联结感和本真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图(研究1)
接着,研究者通过系列随机实验,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自然提升本真性的因果关系。研究3中,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城市公园(自然环境)和购物广场(城市环境),现场实验发现,相对于城市环境,身处自然环境的个体报告了更高的本真性(图2)。后续的系列实验研究进一步发现,和自然不同形式的接触(如:观看自然环境图片、视频、制作自然画)都能显著提升个体的本真性(研究4-12)。
图2. 自然(左)和城市(右)环境图(研究3)
研究中,研究者还分别通过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进一步考察了自然促进本真性的底层机制。结果发现,自主性、积极情绪、自尊、正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中介解释自然对本真性的促进作用。其中,自尊的中介效应尤为突出 (图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结果具有文化普遍性。
图3. 自然促进本真性效应的中介路径图(研究8)
最后,研究者分别通过实验研究和追踪干预研究对自然促进本真性的后效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自然诱发的本真性对个体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研究11通过视频操纵的方式发现,通过自尊和本真性的连续中介,自然可以增强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和生命意义感。研究12通过领养当季绿植的方式进行追踪干预研究。结果发现,为期一个月的绿植养育和观察能够显著提升个体的本真性,进而降低个体日常感受到的抑郁、焦虑、压力,提升个体生活满意度和生命意义感。
综上所述,一系列研究发现,对自然的各种不同形式的亲近或接触都可以提升个体的本真性,进而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幸福感、生命意义等。
该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71130)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Y5CX052003)的支持。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心理所博士生杨盈(已毕业)为文章第一作者,蔡华俭研究员为文章通讯作者。
论文信息:
Yang, Y., Sedikides, C., Wang, Y., & Cai, H.* (2023). Nature nurtures authenticity: Mechanisms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37/pspi0000432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