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研究揭示百度未来搜索指数可预测中国地区发展水平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思考未来、规划未来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能力之一。心理学中常以未来取向(future orientation)来衡量个体关注未来、偏好未来的程度。许多研究已表明,未来取向能促进个体的自我管理、长期规划、延迟满足等诸多未来导向行为(Johnson et al., 2014; Strathman et al., 1994)。
不同于以往利用心理量表测量未来取向的方法,Preis等人于2012年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新兴测量方式:即基于未来搜索指数(future orientation index, FOI),利用搜索未来年份(如:2025年)和过去年份(如:2023年)的比值来衡量未来取向,并发现未来搜索指数与各国的人均GDP呈显著正相关(r = .78)。该方法不依赖于被试的主观报告,能够经济、快捷地获取不同地区的未来取向水平,引发了诸多媒体报道及多项后续实证研究。
可重复性(replicability)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从可重复性的角度看,原研究采用的未来搜索指数依赖于谷歌趋势(Google Trends),这导致其在部分国家(如中国、韩国、俄罗斯等)中代表性欠佳。近十余年来,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发展日新月异,且不同国家/文化下的搜索趋势也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因此亟需对未来搜索指数(尤其是基于本土化搜索引擎)的可重复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检验。
最近,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梁竹苑副研究员开展了一项研究,从跨时程(2012-2021)、跨平台(谷歌/百度)、跨测量水平(跨国别/国家内/个体)的角度全面考察了以搜索指数衡量未来取向的可重复性及适用范围。
研究基于中国本土搜索引擎(百度)及谷歌搜索,分别计算了我国各省近十年(2012-2021)以来的未来搜索指数(对后一年的搜索指数 / 对前一年的搜索指数)。随后,检验两类未来搜索指数与各省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之间的相关。最后,基于两套公开数据集,检验了未来搜索指数与个体层面的未来取向相关变量(即,耐心/时间折扣)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成功重复了未来搜索指数与地区发展水平之间的强相关: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达r = .719–.860, ps < .001;与人类发展指数的相关系数达r = .635–.867, ps < .001。重要的是,与谷歌未来搜索指数相比,基中国本土搜索引擎的百度未来搜索指数能更好地捕捉我国各省份在地区发展水平上差异(如图1)。但未来搜索指数无法预测个体层面的平均耐心(β = −.038, p = .402)或时间折扣(β = −.192, p = .821)水平。
图1. A)百度(蓝色)和谷歌(棕色)未来搜索指数对比(以2019年为例);B / D)百度未来搜索指数与中国各省份人均GDP/城市发展水平的关系;C / E)谷歌未来搜索指数与中国各省份人均GDP/城市发展水平的关系。
该研究基于中国本土搜索引擎,成功重复了未来搜索指数与地区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我国不同地区未来取向中的差异提供了便捷易得的测量工具,并提出了使用未来搜索指数作为测量工具的重要先决条件:1)选取合适、本土的搜索引擎作为计算未来搜索指数的工具;2)未来搜索指数可用作衡量群体(如:国家、省份),而非个体层面未来取向水平的工具。
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271230,71471171)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358)的资助。
文章已在线发表于Collabra: Psychology。心理所博士研究生许岳培为论文第一作者,心理所梁竹苑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论文信息:
Xu, Y., Li, Y., & Liang, Z.-Y*. (2024). Seeking Forward, Looking Forward: A Replication and Generalization of the Future Orientation Index Utilizing Baidu Index. Collabra: Psychology, 10 (1). https://doi.org/10.1525/collabra.125146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