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研究发现生命性信息引发的注意偏向与个体自闭特质关联
有无生命性(animacy)是认知系统对客体进行分类的基本维度,也是人们在感知客体时产生的“第一印象”。生命监测假说(The Animate Monitoring Hypothesis)认为,人类注意系统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一套自动监控周围环境中生命体的机制,表现为对生命性客体(如动物)的注意选择优势。这种注意优势不但对生存繁衍至关重要,也被认为是社会脑发展的基础。有研究者提出,正是因为大脑中存在将注意导向生命体的内在机制,才使得个体在皮层发育的关键期内与生命体产生更多接触,进而促进了社会脑的发育。这一观点暗示了生命性信息的注意加工优势对社会认知的重要性。然而,二者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存在关联仍具有争议。精细刻画生命性信息的注意加工优势及其在不同社会认知能力群体中的表现有助于回答这一问题。
为此,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蒋毅研究组的王莹青年特聘研究员开展了一项研究,探究了不同自闭特质群体对一般性生命客体(动物)的注意加工优势。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显著表现之一为社会认知能力的损伤。同时,从ASD到正常状态之间存在一个连续体,任何个体均位于其上的某一点,并具有对应程度的自闭特质(autistic traits)。自闭特质得分(AQ)可反映个体的社会认知能力差异。假如生命性信息的注意偏向与社会认知有关,那么它在ASD群体甚至是高自闭特质群体中可能会表现出损伤。
为探究这一问题,该研究利用点探测范式测量了高低自闭特质群体对动物相对于非生命客体的注意偏向(图1a)。研究者还操纵了图片呈现时间,以考察不同群体在早期注意定向和晚期注意保持阶段的潜在差异(图1b)。
图1. 实验刺激及流程图
实验结果表明,低自闭特质组被试表现出对a动物快速且持续的注意偏向,高自闭特质组则未表现出类似效应(图2)。此外,被试的自闭特质分数 (AQ) 与其对动物的早期注意偏向程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对生命性信息的早期注意定向优势随社会认知能力下降而减弱。
图2. 注意偏向效应在高低自闭特质组间的差异及该效应与自闭特质分数的相关
在图片倒置或相位打乱的控制实验中,均未发现类似的结果(图3),提示该结果无法由图片低水平物理特征差异解释。更重要的是,补充实验表明,被试的注意偏向与其对动物的社会属性的感知无关,而更可能反映了生命性信息本身引发的注意选择优势,且排除了社会属性影响后,这种注意优势与自闭特质仍显著负相关。
图3. 图片相位打乱条件下的结果
综上,该研究发现人类自发表现出对生命性信息即时且稳定的注意偏向,有力支持并拓展了生命监测假说,提示注意系统中存在快速探测和持续监测生命体的机制。同时,这种注意效应在高自闭特质群体中有所损伤,揭示了生命性信息加工与社会脑的潜在关联,强调了生命性信息的注意选择优势在社会认知层级中的基础性作用。该结果也为建立自闭症的早期筛查指标提供了启示。
该研究获得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项目等的资助。
研究成果已发表于Cognition。心理所硕士研究生杨格晴(已毕业)为文章第一作者,青年特聘研究员王莹为通讯作者。
论文信息:
Yang, G., Wang, Y., & Jiang, Y. (2024). Social perception of animacy: Preferential attentional orienting to animals links with autistic traits. Cognition, 251, 105900. https://doi.org/10.1016/j.cognition.2024.105900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