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研究揭示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认知重评能力特点
在刺激与情绪之间,人们始终拥有选择如何回应的自由。情绪并非由外界刺激直接决定,而是由个体对刺激的认知与解释构建而成。基于建构主义情绪观,研究者提出通过改变情境的认知构建,可以调节情绪状态,这一过程被称为认知重评。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大量研究表明健康个体能够通过认知重评有效地降低负性体验。然而,焦虑/抑郁障碍个体是否能够通过认知重评改变情绪、其重评能力是否弱于健康人,目前尚存争议。
为系统澄清“焦虑/抑郁障碍个体是否存在认知重评能力缺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青年特聘研究员李雪冰及其团队从行为学和脑影像两个角度开展了元分析,共包括四个子研究(见图1)。
图1. 子研究及文献筛选流程图
子研究1综合56项焦虑/抑郁障碍个体的行为学研究,通过三水平元分析发现,焦虑和抑郁个体均能通过认知重评改变情绪状态。
子研究2综合15项焦虑/抑郁障碍个体的fMRI研究,使用SDM-PSI进行基于坐标的脑影像元分析,发现焦虑和抑郁障碍个体在认知重评任务中均激活了认知控制区域,但存在差异:抑郁障碍个体抑制了情绪加工区域,而焦虑障碍个体未能有效抑制情绪加工区域(见图2)。
图2. 情绪障碍(焦虑/抑郁)个体在重评vs 观看的激活差异
子研究3综合49项对比焦虑/抑郁障碍个体与健康个体的行为学研究发现,焦虑障碍个体下调消极情绪的能力与健康个体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抑郁障碍个体下调消极情绪的能力显著低于健康个体。
子研究4综合29项对比焦虑/抑郁障碍个体与健康个体的fMRI研究,发现焦虑障碍个体在完成认知重评任务时的大脑激活模式不同于健康个体(见图3),而抑郁障碍个体的大脑激活模式与健康个体类似。
图3. 焦虑障碍个体与健康个体在重评vs 观看的激活差异
综上,该研究发现焦虑障碍个体和抑郁障碍个体在重评能力上表现出差异化特征:焦虑障碍个体在认知重评能力的行为指标上与健康个体类似,然而完成重评时的大脑激活模式不同于健康个体;抑郁障碍个体在认知重评能力的行为指标上弱于健康个体,但大脑激活模式与健康个体类似。该研究加深了对焦虑/抑郁障碍个体认知重评能力的理解,为后续基于认知重评改善焦虑抑郁提供了基础。
该研究获得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学基金(E2CX3815CX)的支持。
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心理所博士研究生崔晓冰为论文第一作者,心理所李雪冰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心理所博士后丁晴雯、心理所博士研究生于淑婷、张思源为论文共同作者。
论文信息: Cui, X., Ding, Q., Yu, S., Zhang, S., & Li, X. (2024). The deficit in cognitive reappraisal capacity in individuals with anxiety or depressive disorders: Meta-analyses of behavioral and neuroimaging studie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114, 102480. https://doi.org/10.1016/j.cpr.2024.102480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