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辅具”为特殊人群创造智能无障碍生存环境
12月16日,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召开了主题为“AI+辅具,为特殊人群创造智能无障碍生存环境”的学术研讨会,从概况、需求、技术三个层面讨论了我国AI+辅具的现状、挑战与发展前景。本次研讨会由心理所副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委员王甦菁、刘烨承办。会议邀请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中国残疾人辅具中心、中国盲人图书馆、浙江大学、长春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软件所、中科院心理所等多家机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讨会由王甦菁主持。
心理所副所长陈雪峰致辞,并简要介绍了心理所的发展史、目前的科研方向和科研队伍。
一、概况
目前,无论养老助残还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国家已相应出台了相关政策与法规。关于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养老助残,辅具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维权部权益处处长张东旺,在研讨会上详细介绍了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政策及实施情况,解读了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无障碍设计规范》制定、修订工作的积极推进措施。目前残联从农村、图书馆、旅游景点、航空、铁路、残疾人驾驶无障碍汽车、教育考试、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方面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合理的无障碍便利。张东旺阐述了中国残联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未来举措,并特别提到中国残联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成立无障碍研究机构,注重科研事业和科研人才的培养。
二、需求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党委书记郑远长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了残疾人辅具科研事业存在的两大问题:第一,科研脱离了社会生产、群众需求;第二,科研与决策层的脱节。郑远长特别强调未来要建立衔接机制,打通科研与决策的鸿沟;规避内行申请科研项目,外行设计科研项目的做法。国内迫切需要攻关关键技术,制订康复辅具研发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中国残疾人辅具中心研发处处长董理权,在本次研讨会上提到中国现有8500万残疾人和近2.5亿老年人。其中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对辅具有巨大需求。董理权也对比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辅具产业规模,并提到“辅具技术咨询师”的人才培养思考。
中国盲文出版社辅助技术研究所主任王艳萍,介绍了国内盲人群体在致盲原因、视障等级、受教育水平、获取信息方式、职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盲人辅具需求的现状,并详细介绍了中国盲文出版社在展示我国公益性文化服务、满足盲人的基本需求、维护盲人的权益等方面的发展目标以及目前在盲人辅具产品、服务与知识产权上的成果积累。最后,她分享了盲人辅具在智能导航、避障产品、移动阅读终端、盲文点显器的产品需求。
三、技术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常务副院长、计算机软件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残疾人信息和无障碍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卜佳俊报告了残疾人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关键技术、系统平台与标准制定。他提到,信息无障碍已经发展为了国家战略,AI+辅具领域有很多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值得深入挖掘。
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秘书长田丰,在研讨会上分享了智能时代人机交互的研究现状与挑战。田丰提到,人机交互的主要技术包括脑机接口、生理计算、体感交互、多源感知等,并介绍了人机交互的技术发展路线图、器件与系统以及情感交互技术标准的制定。他也特别提到人机交互技术催生了智能穿戴的新兴产业,并介绍了利用人机交互技术进行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帕金森)的智能辅助诊断案例。来自中科院计算所的蒋鑫龙博士分享了智能穿戴辅具应用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临床诊断的案例,蒋鑫龙提到可穿戴辅具的核心技术是运动传感器,并介绍了可穿戴辅具在ADHD诊断应用的10个检测场景。
海伦·凯勒曾经说过:“视力障碍将人与物隔绝,听力障碍将人与人隔绝”。人类对外界信息的感知80%来自视觉系统,因此视力障碍辅具的发展是重点之一。南京大学副教授任桐炜分享了自己对“计算机视觉+辅具”的认识和理念。任桐炜提到辅具发展要考虑障碍人士的便利性,也要考虑普通人的便利性,真正实现普通人与残障人士的无障碍交流。心理所研究员黄昌兵作了“AI+辅具在视觉障碍人群的评估与训练”的报告,他强调视力正常的人仍然会存在视觉障碍,视力不能唯一刻画视觉障碍人群的特征,若过度强调视力很容易忽视其他视觉障碍。人工智能有望开创视觉增强和康复产业的新局面。
无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还是残障人士辅具的研发,都离不开心理理论的发展和支撑。最后,心理所教授、副研究员陈祉妍汇报了2011-2013的一项重大科技助残项目《中国残疾人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和调查结果。陈祉妍提到,先天残疾与后天残疾相比,后天残疾人群使用辅具的占比更大。残障人群更容易延伸出心理问题,残疾人的抑郁程度要高于普通人群。相对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目前残疾人心理辅导的需求很大,77.64%的残疾人群表示愿意接受心理辅导。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将为AI+辅具事业的发展铺垫更稳固的基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