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四届亚洲读写协会学术年会顺利举行
9月24-25日,亚洲读写协会(Association for Reading and Writing in Asia, ARWA)第四届学术年会在线上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亚洲读写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联合承办,心理所李甦研究员担任大会主席。
本次会议旨在促进亚洲语言背景下读写发展研究的学术交流,推动亚洲读写领域研究的合作与发展。会议涵盖了大会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等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其中口头报告72个、墙报61个。来自15个国家的20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舒华作了题为“Emergence and trajectory of literacy acquisition in Chinese: Connecting behavioral evidence with brain”的大会报告,介绍了一系列针对中国儿童的研究。她从纵向研究的结果分析了语音意识的生物学指标及其对初学阅读者阅读表现的预测,探讨了文字的发音和形态在初学阅读者中的大脑激活特征,以及词汇发展如何影响大脑的解剖特征。同时,她还梳理了从学前期到青春期汉字识别的发展轨迹,介绍了可以预测熟练阅读的指标及其脑机制。
图1 舒华教授做大会主题发言
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教授R. Malatesha Joshi作了题为“The Componential Model of Reading, and teacher knowledge: Asian perspectives”的大会报告。他对亚洲儿童的读写环境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基于Componential Model of Reading指出基本的读写技能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阅读指导的作用在小学早期阶段非常明显,阅读指导水平的差异将导致儿童在未来阅读表现上的差异。
图2 Malatesha Joshi教授做大会主题发言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李平作了题为“Reading for understanding: Neurocognitive studies of science text comprehension”的大会报告。他介绍了基于不同年龄、不同语言背景以及不同阅读能力的读者如何理解说明性科学文本并产生科学概念的研究,利用磁共振、眼动技术以及机器学习对说明性文本理解的认知和神经机制所进行的探讨,并讨论了这些研究发现对逐渐依赖电子设备作为阅读媒介的人群的教育意义。
图3 李平教授在做大会主题发言
本次会议原定于2020年2月在北京举行,受新冠疫情影响,改为9月在线上举办。尽管受时差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参会者仍然热情不减。据统计,本次会议是ARWA历届年会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高质量的会议组织和报告内容受到了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本次学术年会为读写研究领域的学者营造了开放而专业的交流环境,拓宽了不同学科研究者的视野,对促进我国读写研究的深入开展以及青年研究者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图4 清华大学的留学生做口头报告
图5 中科院心理所的研究生做墙报的口头展示
图6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者做口头报告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