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北川国际心理论坛在绵阳顺利召开
5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西南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北川国际心理论坛在绵阳顺利开幕。心理所所长傅小兰,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执行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心理所研究员张建新,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郭建华、中共绵阳市委副秘书长王俊生以及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和参会代表共计130人参会。来自美国、哥伦比亚、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专家代表线上参加本次会议。论坛开幕式由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陈朝先主持。
开幕式上,陈朝先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大会以“后疫情时代的危机干预和社会心理服务”为主题,是心理学专家学者在共同抗击新冠疫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使命担当的具体体现,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心理抗疫”都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希望大家以本次论坛作为新的起点,发挥各单位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优势,勇担时代使命,与国内外心理学工作者一道,开启心理危机干预和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与研究新的征程。
傅小兰对长期以来参与和支持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援助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社会各界和在座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对本次论坛的举办背景进行介绍,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西南科技大学等在川机构在心理危机干预与社会心理服务领域的交流合作历程进行总结回顾,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进行介绍。傅小兰表示,心理所在大家支持下,在此次疫情后不断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急心理服务模式,发挥着心理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作用,与全国心理学同仁一起,为健康中国和平安中国贡献力量,为全人类精神家园的重建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专业力量。
王俊生介绍了绵阳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模式和成效,绵阳正在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着力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希望专家学者们给予倾力支持,将绵阳作为研究、服务的试点样本,积聚专业和社会力量,采取“专业引领+行动推进”的方式,打造区域社会心理服务典范,为绵阳科学开展危机干预和社会心理服务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撑。同时,绵阳市将全力支持、尽力协助,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提供便利、创造条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开幕式后,心理所副所长陈雪峰研究员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进展与思考”为题,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国家需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背景、工作成效与进展以及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建议等方面做特邀报告。随后,美国Toledo大学教授Jon Elhai以“运用机器学习建构2019新冠肺炎病毒的焦虑与恐惧模型——基于生理心理学、社会人口学和暴露指标”为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辛自强以“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治理心理学”为题,美国旧金山心理协会会长Ilene A.Serlin教授以“疫情下使用艺术团体治疗和具身化处理创伤”为题,香港大学教授陈丽云、香港树仁大学助理教授刘喜宝以“身心灵技术在疫情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为题分别作主题报告。
下午,论坛分别以“疫情下的心理援助实践研究”和“心理危机干预的技术与方法”为主题开展分论坛交流。在分论坛上,来自哥伦比亚、日本、中国台湾,以及天津大学、心理所的专家学者,就各自国家与地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心理援助工作的开展进行分享介绍。随后,由心理所教授史占彪等专家主持,参会专家代表就“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心理服务”进行圆桌对话交流。最后,张建新以“中国心理学的新趋势与社会心理服务新契机”为题进行闭幕式演讲,对中国心理学在社会心理服务领域的工作进行思考,并对未来的学界发展进行展望。
会议期间,参会领导与专家学者就心理危机干预与社会心理服务深入探讨,多方交流。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北川国际心理论坛”启动于2019年5月,为西南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建协议主要内容之一,旨在以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北川开展的心理危机干预和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与研究为基础,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灾害心理危机干预和社会心理服务交流研究平台,推动双方相关研究的开展与成果的转化。
本次论坛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西南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北川国际心理论坛”系列论坛的第二届,论坛由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与绵阳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心理援助联盟联合承办,四川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与辅导中心等单位协办,以“后疫情时代的危机干预和社会心理服务”为主题,以一个主会场与N个分会场结合开展。主会场在绵阳长虹国际酒店举办,5月7日召开论坛开幕式、主题报告、分论坛报告圆桌论坛,5月8日至9日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工作坊与培训交流;分会场于5月6日至8日分别在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市总工会、绵阳市政法委、绵阳市教体局等单位开展学术交流座谈、学术讲座等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多种形式交流相关研究,务实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实践,助力健康中国与平安中国建设。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