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技术中心举办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科研人员在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能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公共技术中心于11月11日至13日举办“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培训”。培训采取“专题报告+系统培训+上机实践”的形式进行,充分体现了形式创新与内容深度的结合。

卢春明教授做专题报告
11日下午进行的首场培训特邀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卢春明教授作题为“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的专题报告。卢春明系统介绍了fNIRS技术在语言交流、人际互动及教育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分享了团队在多脑成像和社会互动研究中的最新成果。报告学术内容丰富、启发性强,引发了参训者的热烈讨论。

魏楚光高级实验师讲解fNIRS数据处理及实操
12日至13日的专题培训由心理所公共技术中心高级实验师魏楚光主讲。魏楚光长期从事fNIRS技术的科研支撑和服务工作,具有丰富的实操经验和系统的理论基础。培训内容涵盖fNIRS的原理、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可视化等关键环节,特别设置“超扫描(Hyperscanning)”专题模块,介绍了多脑同步采集、信号质量检查及脑间同步性分析等最新方法。


小波相干分析原理(左)和结果可视化(右)
最后的上机操作环节让学员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升了实际科研应用能力。
此次培训不仅帮助学员系统掌握了fNIRS的核心分析流程,也为提升fNIRS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科研效能奠定了良好基础,充分展示了心理所公共技术中心在fNIRS脑成像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面的持续努力,得到了参训科研人员的高度认可与好评。
未来,心理所公共技术中心将继续为心理所及相关研究单位在社会认知与人际互动等领域开展fNIRS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