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心理所石利娟、白晓宇博士后获第60批博士后基金面上二等资助

发布时间:2016-12-16 作者:研究生部 管吉吉

  根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文件《关于公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0批面上资助获资助人员名单的通知》(中博基字[2016]15号),心理所石利娟、白晓宇两位博士后荣获二等资助。本次实际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3072人,其中一等资助862人,每人8万元;二等资助2208人,每人5万元。  

  石利娟博士后获奖题目是《儿童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社会认知与执行功能的对比研究》,她的合作导师是陈楚侨研究员。儿童孤独症与儿童精神分裂症是两种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均不明确。尽管已有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认为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它们不仅在临床表现上存在很多的重叠之处,甚至有研究发现两者共享基因与环境风险因素。因此,详细探讨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核心缺陷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对两种疾病发病机制的探讨。该项目拟采用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提出的研究领域标准框架(Research Domain Criteria project, RDoC),综合使用问卷调查、行为任务评估和脑成像研究技术,针对两种疾病的核心症状和认知缺陷,探讨两种疾病的社会认知与执行功能的行为、大脑结构与功能网络的异同;针对儿童青少孤独症患者与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的孤独症特质与分裂型特质的重叠情况进行调查,并考察孤独症特质与分裂型特质重叠对社会认知与执行功能的影响。 

  白晓宇博士后的获奖题目是《接纳承诺训练对孤独症患者父母心理灵活性的影响及机制》,她的合作导师是祝卓宏教授。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以下简称ASD)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没有针对其核心社交障碍症状的特效药物治疗的现状下,针对其核心障碍的心理干预和行为训练对ASD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ASD父母的抑郁、焦虑障碍,将恶化ASD的教养环境,显著抵消ASD患者在康复机构内的训练效果。此外,当前我国专业的ASD治疗师数量匮乏,家长不得不承担家庭中的ASD治疗师角色。若ASD父母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也难以有效帮助ASD患者的康复。因此,改善ASD父母的心理健康,和ASD患者的康复看似没有关键的直接关系,实则具有重要的必然联系。本项目从新的视角,从以“个人为中心”转变为“以家庭为系统”;从ASD患者所处的生态系统着手,应用接纳承诺疗法对ASD父母进行团体干预,以提高其心理灵活性,减轻抑郁、焦虑和养育压力,提高其生活幸福感和生命意义感,减轻ASD患者在康复治疗中的系统阻力,为加快ASD患者的康复助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