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心理所三位博士后获第68批博士后基金面上二等资助

发布时间:2020-12-21 作者:人事处 张妮娜

  根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文件《关于公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8批面上资助获资助人员名单的通知》(中博基字〔2020〕16号 ),心理所博士后李婧婷、卞军凤、周晓璐获面上二等资助。本批次共资助3764人。

  李婧婷博士后获资助题目是《基于多通道混合自监督学习模型提取时空特征的人脸微表情分析》,合作导师是王甦菁副研究员。谎言识别研究在公共安全、临床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其中,面部微表情是一种简短的局部自发面部表情,是非常重要的非语言交流线索,它可以揭示真实的情绪和个人的心理状态。作为谎言识别的重要线索之一,微表情的有效性甚至显著高于言语内容、语音、语调。该项目结合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视频中的人脸微表情进行研究,针对微表情小样本问题,改进和优化现有的微表情标注方法,并提出基于多特征混合自监督学习模型的微表情识别方法,为日后研发基于微表情的自动谎言识别系统提供一定的算法基础。

  卞军凤博士后获资助题目是《注视眼对道德伪善影响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合作导师是傅小兰研究员。道德伪善(moral hypocrisy)是指伪善者出自非纯粹的社会动机,向外倡导自己善的欲望,使行为外表具有道德特征,但又设法避免真实行善付出代价的行为倾向。注视眼(Watching eyes)作为一种社会监视线索对道德伪善具有抑制作用。已有注视眼影响道德的研究聚焦行为学层面,相关的大脑加工机制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且道德伪善的形成机制不明确使得已有调节策略缺乏参考依据,制约了对不同情境、不同群体的具体方案的制定。该项目采用行为测量、脑电(EEG) 和 fNIRS 脑成像技术系统考察注视眼影响道德伪善的发生过程及认知神经机制。

  周晓璐博士后获资助题目是《内感受在青少年抑郁症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一项追踪研究》,合作导师是陈楚侨研究员。青少年时期是抑郁症发病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期发病的抑郁症易复发并迁延至成人期,增加个体的离婚、失业、疾病和死亡率。尽管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需求很迫切,然而治疗效果受制于其复杂的症状与病因病机。近年来,少数研究者开始关注内感受,即个体对躯体状况的感知,期望从内感受角度理解抑郁症,以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方案。该研究依照这一逻辑,首次研究内感受在青少年抑郁症中的作用。另外,内感受作为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了多个方面,如内感受准确度、内感受敏感度等。现有研究多采用内感受准确度这一单一指标,该研究关注内感受不同维度,探索内感受准确度、内感受敏感度,尤其是内感受相关脑区功能与青少年抑郁症严重程度以及躯体症状的关系。研究对青少年内感受不同维度进行追踪,进一步确认内感受与抑郁症严重程度的因果关系,为今后以内感受为靶点的新干预方案的制定打下基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