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心理所博士后申莉同时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

发布时间:2024-07-15 作者:人事处 张妮娜

根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文件《关于公布2024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5批面上资助获资助人员名单的通知》(中博基字〔2024〕11号)以及《关于公布2024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7批特别资助获资助人员名单的通知》(中博基字〔2024〕8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蒋毅研究组的博士后申莉同时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

申莉获面上资助的题目是《视觉节律加工的神经机制及其与自闭特质的关联》,合作导师是王莹青年特聘研究员。处理语言、音乐、行走动作、霓虹灯闪烁等节律信息,是人类感知和适应外部动态世界的基石。然而,以往研究大多集中在听觉领域,尚缺乏对视觉节律信息加工的系统研究。在功能层面,节律加工与注意分配、语言理解等多种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而节律加工异常往往伴随着自闭症等神经发育障碍。揭示节律加工机制对于认识人脑功能及其障碍具有重要价值。因此,该项目旨在利用行为、脑电图、脑磁图、经颅磁刺激等技术,揭示视觉节律加工的神经机制,并探究视觉节律加工与个体自闭特质之间的关联。该项目的开展将构建视觉节律加工的认知神经图谱,并有望为进一步建立自闭症诊断的神经指标提供启示。

申莉获特别资助的题目是《听觉经验对视觉节律信息感知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合作导师是王莹青年特聘研究员。该项目将在面上资助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听觉经验如何塑造视觉节律信息加工。听觉框架假设提出,人脑会自动使用听觉编码方式处理视觉时间信息,暗示了听力损失可能会影响视觉节律加工。为此,该项目将通过对比天生聋群体和正常群体的视觉节律加工特点,揭示听觉经验对视觉节律加工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上述研究有助于完善节律信息加工的理论框架。此外,《世界听力报告》指出全球约15亿人口会发生听力损失并伴随认知损伤。尽管节律训练对恢复认知损伤有潜在帮助,但其效果并不稳定。究其原因,可能正是因为听觉经验对视觉节律信息加工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晰。该项目有望为解决该问题提供重要支撑,为完善节律训练在认知调控中的应用策略提供科学指导。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