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诚邀全球英才申报2025年海外优青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心理所”)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是创建于1929年的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心理学综合研究机构,致力于探索人类心智本质,揭示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环境影响机制,为促进国民心理健康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知识基础和科技支撑。
心理所是认知科学与心理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建设单位。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意识涌现机制解析、意识涌现异态评估、心理健康精准调适等。实验室的发展目标是取得意识涌现机制研究重大科学突破,推动认知科学和心理学跨越发展,创新心理健康评估调适技术体系,有力提升国民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所是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5个博士和硕士培养点,并设有1个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心理所设有健康与遗传心理学、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社会与工程心理学三个研究室,是中国心理学会的支撑单位,团结引领国内同行共同发展。心理所拥有全国馆藏最为丰富的心理学专业图书馆(5万余册藏书和50余种心理学相关数据库),建有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心理科学数据中心,出版我国第一本英文心理学期刊《PsyCh Journal》和两本中文心理学期刊《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
一、项目定位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项目申请截止日期2025年4月15日(参照2024年时间安排)。
二、招聘方向
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心理与行为建模等相关领域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三、申请人条件
1.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4月15日前(参照2024年时间安排),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 限项要求
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3. 以上参照2024年海外优青条件,具体以2025年基金委发布通知为准。
四、岗位待遇
给予“海外优青”项目入选者如下相关待遇和配套支持:
1.研究组组长(研究员)岗位;
2.提供科研启动与人才专项经费300-600万元(含国家、院提供的支持);
3.提供必要的科研和办公用房,以及团队支持;
4.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实行高层次人才协议薪酬;
5.对符合条件者可提供研究所人才周转公寓(两室一厅);
6.根据中央在京单位落户政策,解决本人、配偶及子女北京户口,协助解决子女入园入学等。
对于特别拔尖、紧缺急需的人才,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进一步倾斜支持。
五、联系方式
有意申请者,请将个人简历、学历及工作经历证明、代表性科研成果及其他必要材料等发送至指定邮箱,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提供相应的政策咨询和项目申请协助。
联系人:李老师,张老师
电子信箱:rensc@psych.ac.cn
研究所官网:www.psych.ac.cn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