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单位地址 ARP系统 English 中国科学院
Resources

科研进展类
您的位置:首页 > 推送院网稿件 > 科研进展类
字体大小: 打印 关闭
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独立的正字法促进效应和语音促进效应
作者: 认知与实验心理学实验室 张清芳 ║ 日期: 2009/08/11 

  口语词汇产生的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任务之一是图画——词汇干扰实验范式,该任务要求被试忽略呈现的干扰字,对所呈现的图片进行命名。当干扰字与图画名称之间存在语音(或正字法)上的联系时,与无关联系条件下相比,语音(或正字法)上的联系条件显著地缩短了图画命名的时间,这一现象被称之为语音促进效应(Phonological Facilitation Effect)。在字母语言中,正字法和语音是不可避免地混淆在一起的,因此对语音促进效应的研究一直是与正字法促进效应混淆在一起的。相比而言,在汉语中能够将正字法相似性和语音相似性独立分离,相对独立地探索正字法和语音激活模式以及它们对口语词汇产生的贡献。
  张清芳及其合作者采用图画-词汇干扰实验范式,利用汉语的特点研究了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的正字法和语音激活及其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实验设计为两个被试内和一个被试间因素的混合设计。两个被试内因素分别为正字法相关因素和语音相关因素,图画与干扰单字之间的四种相关关系构成了上述两个被试内因素:正字法相关((例如图画为床,干扰字为庆,表示为“床-庆”),语音相关(床-创),正字法和语音都相关(床-疮),以及正字法和语音都无关(床-麦)。被试间因素是图画和干扰字出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SOA),包括3个水平,分别为-150 ms(干扰字先于图画150ms呈现),0 ms(两者同时呈现)和+150 ms(干扰字后于图画150ms呈现)。
  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正字法促进效应和语音促进效应表现出不同的模式,表明两者是可能是独立分离的。这主要表现在:(1)语音促进效应在SOA为0ms和150ms时出现,而正字法促进效应在三个SOA水平上都出现。(2)语音促进效应量小于正字法促进效应量,而且前者的衰退速度快于后者。(3)在三个SOA水平上,正字法相关条件下的促进效应量与正字法和语音都相关条件下的促进量相当。第二,当SOA为-150 ms和0ms时,正字法因素与语音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这表明正字法促进效应和语音促进效应是独立的,两类效应可能出现在图画命名过程中的不同加工阶段。第三,与此同时,当SOA为+150ms时,正字法因素与语音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这一结果表明两类因素所产生的效应在这一SOA水平上是非叠加的(non-additive),汉语词汇产生的后期可能存在正字法信息和语音信息之间的双向联结。
  上述研究已被Language and Speech期刊接受发表:Zhang, Q., Chen, H.-C, Weekes, B., & Yang, Y. (2009). Independent effects of orthographic and phonological facilitation on spoken word production in Mandarin. Language and Speech, 52, 113-126.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备案编号为:京ICP备10049795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8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 邮编:100101
电话:(86-10)64879520 Email:webmaster@psych.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