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
2023年10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二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召开。本次大会主题是“数字化时代下心理健康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旨在探索数字化时代下人类心理和行为普遍规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心理学力量。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近2800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网络直播热度超96万,线上参会访问量高达15万人次。
10月14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体育馆举行。出席大会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心理学会现任理事长、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赵国祥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李红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北京大学苏彦捷教授,新当选的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罗跃嘉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孙向红研究员,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徐勇,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秘书长李泽敏,四川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程微梦,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郭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杨玉芳研究员、浙江大学沈模卫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白学军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傅小兰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周晓林教授等历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开幕式由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张海东主持。
大会主席赵国祥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2023年,教育部、卫健委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表明了心理健康工作的创新发展迈入新阶段,也意味着中国心理学人肩负起更重要的历史使命。本次学术大会围绕“数字化时代下心理健康服务的创新与发展”展开深入研讨,正是落实中国心理学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学术自觉和责任担当。
徐勇、李泽敏、程微梦、郭勇分别代表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省教育厅和四川师范大学讲话和致辞。他们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和四川师范大学的基本情况及心理学科在四川省战略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希望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以本次大会为纽带,学习借鉴国内外心理学研究成果,拓宽学术视野、提高科研能力、探索数字化时代下心理健康服务的最佳实践,为四川省的心理健康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推进四川省心理学科加快发展,为治蜀兴川做出心理学贡献。
开幕式上,主编傅小兰宣布了《心理学报》2021-2022年度高影响力论文,分别是:黄垣成、赵清玲、李彩娜的《青少年早期抑郁和自伤的联合发展轨迹:人际因素的作用》,葛枭语、侯玉波的《君子不忧不惧:君子人格与心理健康——自我控制与真实性的链式中介》,程瑞、卢克龙、郝宁的《愤怒情绪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及调节策略》。主编周晓林宣布了《心理科学》2020-2022年度优秀论文,分别是:黄顺森、罗玉晗、来枭雄、简可雯、徐梓婧、王耘的《中国青少年抑郁的核心症状及性别、抑郁程度间的比较:基于网络分析方法》,姚琦、崔丽娟、王彦、杨莹的《社交媒体信任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网络谣言自治行为的影响》,张荣伟、Pual T.P.Wong、李丹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对生命意义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吴丽君、杨安、陈宇帅、叶茂林、刘豆豆的《这不是我想象中的工作! 不合规任务对新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孙炳海、王雅楠、肖威龙、范丽婷的《哪种道歉更易被原谅:不同道歉类型对信任修复的影响》。
大会期间,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Germán Gutiérrez教授作了题为《Psychology and Science diplomacy: An intersection to promote human well-being and global sustainability》的大会特邀报告;西安交通大学党君华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王晓田教授、安徽医科大学汪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柳昀哲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严超赣研究员、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鲍平磊研究员分别作题为《自我控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生死之间:生命史框架内的跨期决策》《从神经心理到神经调控》《休息和睡眠期间的离线学习》《基于脑影像大数据的抑郁症默认网络机制》和《下颞叶中的客体表征空间》的大会重点报告。各位专家立足自身研究领域,梳理研究脉络,分享最新成果,畅谈未来发展,既展现了心理学研究的前沿性,又彰显了心理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价值追求和实践意义。
第二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注册人数2527人,收到投稿2975篇,经大会学术委员会审核,其中有1703篇论文参加会上交流。除特邀报告和重点报告外,大会组织了61场324个专题研讨报告、1场6个国际心理学论坛报告、16场162个硕博研究生论坛报告、103场512个口头报告、4场702个展贴报告和6个工作坊。
会议期间,中国心理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了带路国家心理学国际论坛。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Germán Gutiérrez、来自土耳其、斯里兰卡、印度、蒙古和中国的心理学会理事长,以及来自日本和俄罗斯心理学会的两位外事代表参会交流。与会人员介绍了各自国家心理学发展现状,探讨了未来可深入合作的领域。此次论坛为带路国家搭建了心理学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的平台,未来将在期刊建设、学生联合培养和合作项目申请方面推动实质性合作。
本次大会的论文报告全面聚焦数字化时代下心理健康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既有关注群体心理与群脑互动、神经影像与神经调控新技术和应用,也有关注数字技术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数字化环境下的个体发展和适应,更有学者提到新时代中国心理学哲学、机器人心理师何以可能的前沿探索。在新时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心理学的数字化研究将逐渐成为时代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这也将塑造数字新时代心理健康服务的新模式。
10月15日下午,第二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完成了各项既定议程,由大会秘书长孙向红主持召开了闭幕式。
大会主席赵国祥作大会总结报告。他分享了大会期间所见所闻的感动瞬间,回顾了大会学术交流和参会盛况,肯定了此次学术交流的深度广度,称赞了心理学科技工作者以己所长全心助力社会经济主战场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他强调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中国心理学正肩负新的时代使命,也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我们要进一步发扬我国心理学界互相借鉴、彼此学习、资源共享的好传统,突破地域差别、学校围栏和学科壁垒,集聚人才优势,深化学术交流,努力构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心理学学术共同体。我们要注意加强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如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生物技术等,在学科交叉中开辟新领域、在方法论创新中形成新范式。我们还要更加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始终坚持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服务于人民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学解决方案。
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海东在讲话中表示,学校必将以承办此次大会为契机,深化对心理学科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努力攀登学科建设新高峰。
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罗跃嘉宣读了《硕博论坛-未来之星论文汇编》入选名单,共有21篇博士论文和27篇硕士论文入选。
大会执行主席、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靳宇倡教授向志愿者代表颁发证书。
最后,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捷代表中国心理学会对给予此次会议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的各级领导、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感谢本次会议承办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的精心安排,感谢为会议筹备付出艰辛劳动的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的全体老师们和志愿者同学们。她代表中国心理学会表达对中国心理学未来发展的期许:第一、注重创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化、信息化、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人的认知、情绪、行为方式的改变,都蕴含着重要的心理科学问题。心理学人要勇于跳出科研“舒适圈”,积极做开创性工作。我们要主动聚焦新时代下亟待解决的科学新问题,拥抱科学技术新变革,积极凝练理论探索新范式,努力产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新成果。第二、加强合作。心理学的前沿科学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学科,意识、记忆、成瘾、人类的合作行为以及梦等尚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都有待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及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来解决。单打独斗的科研模式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很难取得优势。我们要重视借助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促进心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促进心理学科内部各个分支之间的融合。第三、促进服务。心理学研究要有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在探索人类心理和行为普遍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社会心理现象和问题,聚焦中国人群的社会行为特点,发展解释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模式理论;开发适合中国人的心理工具和行为干预手段;重视把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的心理学力量。
本次大会是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进新时代,杨帆新征程道路上召开的一次学术盛会。大会围绕数字化情境下的学习与教学心理、数字化时代的父母行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共情与社会行为、网络分析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数字化赋能社会心理服务等多个领域交流研究成果、分享实践经验、探讨优化策略,对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时代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助力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促进我国心理学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