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玉树地区特点 创新心理援助方式
——心理所开展康巴藏语大学生志愿者培训
5月5日,30名来自玉树地区的康巴藏语大学生聚集在青海师大教师教育学院的会议室,集中聆听由心理所危机干预中心副主任史占彪博士讲授的主题为“灾后心理援助的基本策略与技巧”的课程,通过半天的学习,他们明白了什么是倾听和共情,懂得了如何建构危机,尊重人性,关注力量,灌注希望,如何具体操作灾后心理辅导的四个过程。因为有过两年北川心理援助工作经验,史占彪博士娓娓道来,深入浅出,使这些以前没有接受过心理培训的大学生觉得很容易接受,并且受益匪浅。
这是心理所与青海师大教师教育学院合作启动的“藏语大学生玉树心理援助辅导技术系列培训”的首期班,史占彪博士提到,这次玉树地震伤亡严重,根据国际国内经验,突发地震所造成的亲人丧失和家园被毁,必然对灾区群众造成诸多深重的心理创伤,这种创伤对于灾区群众的家园重建及未来生活质量必然会造成重要影响,在特殊情况下,还可能激发民族矛盾或社会矛盾,影响当地社会和谐稳定。在生命救援结束的同时,科学、有序、有效、持续地推动心理援助工作,努力发挥心理学在抗震救灾重中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玉树地区开展的心理援助工作,必须充分尊重民俗,创新心理援助方式。
据出席系列培训班启动仪式的青海省抗震救灾心理援助专家组组长、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院杜伯欣院长介绍,鉴于玉树地区处于我国西藏、四川、新疆的交界地,90%以上的灾区群众属于藏族。藏族民众独特的语系、复杂的地域、普遍信佛的宗教信仰以及丰富的民俗,要求我们在玉树灾区心理援助工作中,必须充分尊重当地民俗宗教习惯,创新式地开展心理援助工作。而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又需要一个长期、系统、专业的过程。因此,培训本土化的心理援助力量,就成了整体心理援助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项针对康巴藏语大学生的专业培训,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这个项目将充分利用大学生志愿者的业余时间,每周举行一次,并将持续3个月时间。接受培训的大学生将在灾后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