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等进一步挑战了“神经软体征”的传统定义并为未来精神疾病研究指明新方向
神经软体征在精神分裂症等多个精神疾病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因为它在精神分裂症以及相关的疾病中均有比较严重的缺损表现,所以经常被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特征表征,或被称为“内表型”。所谓的内表型是连接基因型和临床外表型的一种特征表现。
按照神经软体征的经典定义,神经软体征只是微小的行为损伤。但研究者们一直在试图找到与这种微小的行为损伤相关的明确的脑区结构。随着脑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者开始陆续发现与神经软体征相关的脑结构,并且认为至少部分神经软体征有着脑结构或者脑功能损伤的生物学基础。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组(NACN Lab)陈楚侨研究员等与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合作者进行了神经软体征脑成像的元分析,结果发现,神经软体征缺损与中央前回、小脑、额下回以及丘脑等脑区的脑结构萎缩相关。从脑功能分析结果来看,精神分裂症以及相关精神疾病患者在进行神经软体征相关任务时,额下回、双侧壳核、小脑、颞上回的脑区活动存在异常。综合脑结构和脑功能成像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精神疾病患者的神经软体征缺损表现与 其“小脑-丘脑-前额叶”脑区网络结构或者脑活动功能的异常有关系。该研究发现进一步挑战了传统的“神经软体征”定义,表明神经软体征并不只是表面上的微小的行为损伤,而是源自“小脑-丘脑-前额叶”脑区网络结构或者脑活动功能的异常。
该研究发现为今后神经软体征脑成像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在精神分裂症和相关精神疾病的临床群体中,开展神经软体征的研究,将在相关疾病的基因型和外表型之间架起神经软体征内表型桥梁,进而不断深化我们对精神疾病的更全面的认识。
该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等的支持。
该研究已经在Schizophrenia Bulletin在线发表:
Zhao, Q., Li, Z., Huang, J., Yan, C., Dazzan, P., Pantelis, C., Cheung, E. F. C., Lui, S. S. Y., Chan, R. C. K.* (2013). Neurological soft signs are not “soft” in 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networks: Evidence from ALE meta-analysis. Schizophrenia Bulletin, doi:10.1093/schbul/sbi063. http://schizophreniabulletin.oxford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3/05/13/schbul.sbt063.abstract?sid=e277ec2f-a03a-411d-9810-60e28eda50b7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