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心理所研究发现汉语阅读中词切分的竞争机制

发布时间:2014-02-11 作者: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李兴珊研究组 马国杰

  汉语文本中,词汇与词汇之间没有空格,词汇的切分问题,即读者如何将连续的汉字切分成不同的词汇,是理解汉语文本加工机制的重要研究内容。汉语文本切分的难点之一在于存在大量的重叠歧义词(指的是句子中一串字中间的一个汉字可以分别和左右两侧的汉字组成词汇,例如在字符串“花生长”中,中间的汉字“生”既可以和左侧汉字组成“花生”,也可以和右侧汉字组成“生长”)。心理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李兴珊研究组创造性地以重叠歧义词为切入点,通过三个实验区分了汉语阅读中词切分的三种可能假设:左侧优势假设、独立加工假设以及竞争假设。 

  实验一主要探讨汉语词汇切分是否遵循绝对“左侧优势假设”,即是否只有左侧词汇能够竞争获胜。该实验采用中间汉字是多音字的重叠歧义词,并操纵左右两边的词汇频率,一个是高频词,另一个是低频词,要求大学生被试报告中间汉字的发音。结果发现读者倾向于报告该汉字在高频词下的发音,不管这个高频词在左边还是在右边。因此,实验一否定了绝对的左侧优势假设,表明右侧词汇也能在竞争中获胜。实验二在正常句子阅读条件下,探讨中文词汇切分是否遵循“独立加工假设”,即左右两侧的词汇是否独立加工、互不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左侧词汇的注视时间受重叠歧义词右侧的词汇频率的影响,表明左右两侧词汇的加工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实验三在正常句子阅读条件下,同时检验三种假设,发现重叠歧义词左右两侧词汇存在竞争关系,高频词更容易竞争获胜,不管该高频词汇在左侧还是在右侧。上述实验支持“竞争假设”,说明了在重叠歧义词加工过程中,存在词汇竞争的切分机制,不管该词在左边还是右边,如果激活足够强,将会在竞争中优先胜出。 

  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0904)、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SCX2-YW-BR-6)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HD065829)的支持。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期刊。该文章获得期刊四位审稿人的一致好评,主编Kathleen Rastle教授总结后的评价是“研究出色,实验简洁,写作很好,探讨了中文词汇识别中的关键问题(this is excellent work - a very well-written manuscript reporting a series of elegant experiments that address key issues around Chinese word recognition)”。 

  论文信息:Ma, G., Li, X., & Rayner, K. (2014, January 13).Word segmentation of overlapping ambiguous strings during Chinese read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doi: 10.1037/a0035389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