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心理所“我要爱---灾后心理援助行动”项目荣获中华慈善奖

发布时间:2011-07-18 作者: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史占彪

  7月15日,第六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心理所)、上海增爱基金会、江苏远东慈善基金会主持,世界宣明会、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支持的“我要爱-灾后心理援助行动”项目荣获“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心理所副所长,心理援助行动总指挥张建新研究员作为该项目获奖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参加表彰大会并领取这一最高慈善奖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华建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军委张梅颖、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学东、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亲自参加了接见。

  中华慈善奖是由国家民政部颁发的我国政府最高规格的慈善奖项。它于2005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按爱心捐赠、志愿服务、慈善项目三类分别评选,表彰在赈灾、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助医以及支持文化艺术、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机构,以及优秀慈善项目。今年共有700多个项目参与评奖,最终100个项目入围。“我要爱-灾后心理援助行动”项目得到了大众评委和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赢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

  自2008年5月以来,在国家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下,在包括各基金会机构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心理所本着对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先后凝聚全国1800余名国内外志愿者和专家,发动并实施“我要爱-灾后心理援助行动”,在5.12汶川大地震、4.14玉树地震和8.8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后,展开了科学有序、深入持续的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并以其专业深度、人群广度、区域跨度、时间长度引领和示范着我国灾后精神家园的重建。截止到2010年底,通过在灾区一线设立9个心理援助工作站,遍及四川北川、绵竹、什邡、都江堰、平武以及青海玉树、甘肃舟曲等地,该行动组进行个体心理咨询达3万人次,团体心理辅导600余场,直接服务灾区群众10万余人,发放图书宣传册20万份,还通过手机移动平台间接服务群众200万人。

  同时,心理所积极发挥科学思想库作用,在“我要爱-灾后心理援助行动”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向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建议23份。“我要爱---灾后心理援助行动”创新和拓展了灾后心理救援的诸多新概念,如“时空二维”援助框架,“一线两网三级”援助模型,“心理-社会-文化”援助模式,以及“国家政府主导、专业力量支撑、社会资源融入”的“共助”心理援助体系等,这些新探索推动了灾后心理援助逐步纳入国家的灾后救援体系,也为我国未来灾难心理援助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心理所开展的“我要爱-灾后心理援助行动”项目“中华慈善奖”的获得,既充分体现了中国心理学界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展现了心理学界在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成熟和进步,也显现了心理学界的战斗力、凝聚力,同时还彰显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表明我国在物质家园重建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在精神家园重建、心理重建方面也能取得不可忽视的成绩。“我要爱---灾后心理援助行动”项目的获奖,必将激励更多的心理学工作者,积极关注自然灾害中人文关怀和心理康复工作,凝聚更多的心理学工作者参与“我要爱---灾后心理援助行动”项目中,共同打造品牌、构建平台、建立体系,真正推动灾后心理援助工作持续、系统、科学、有序地向前发展。


副所长张建新(左七)在人民大会堂领取中华慈善奖奖杯


张建新在报告会场


张建新、刘正奎、史占彪在报告会现场


中科院心理所、上海增爱基金会、江苏远东慈善基金会、
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代表在报告会上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