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心理所举办2011年度新职工入所培训

发布时间:2011-12-01 作者:人事教育处 周莹

  为帮助入所新职工熟悉和了解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基本要求和基本的办事程序,转变角色,明确自身的定位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更好、更快地融入研究所“大家庭”,顺利地开展工作,12月29日,心理所在铭责楼举办2011年度新职工入所培训会和经验交流座谈会。所长傅小兰研究员、党委书记李安林、副所长张建新研究员和所长助理刘正奎副研究员出席会议,20余名新职工参加了培训。会议由人事教育处处长周智红博士主持。

  培训会上,傅小兰以“与新职工共勉”为题,对新职工的加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大家提出了几点期望,希望大家“自强、自立、自信、互爱、互助、互信”,注意决定事业成败的几个关键因素,修养国立科研机构科技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努力耕耘,爱所如爱家,与心理所同成长,成为心理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人。她勉励大家多点快乐、多点奉献、提升自我,并祝愿大家拥有美好的未来。

  张建新做了“所情介绍”的报告,对心理所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做了精彩的演讲,并特别介绍了心理所知识创新工程三期以来取得的重要成果和研究所“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简要地介绍了心理所的行政隶属关系、组织结构、所务会成员分工和各个部门的人员组成。最后他强调了在研究所现有科研体制下助研的定位,并对大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李安林做了“研究所党的工作及文化建设”报告。他从研究所领导体制入手,介绍了党委政治核心作用的内涵及主要职责,并系统介绍了研究所创新文化建设的体系、任务、要求和目标。希望大家秉持研究所核心价值理念、坚持办所方针、遵守研究所行为准则,共创有利于研究所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

  培训会上,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分别宣讲了各自分管的工作。科研业务处处长陈雪峰博士从科研资源争取渠道、项目管理的过程和文章署名三个方面介绍了相关情况和应注意的事项;综合档案室主管王桂荣介绍了档案的特性、科技和文书档案归档的要求和流程;公用实验室主任黄景新博士介绍了公用实验室的定位、现有主要仪器平台和北郊园区共享仪器平台,以及平台预约流程;图书馆馆长陈晶博士介绍了图书馆现有印本和电子资源、已购买和开发的资源,以及各个资源的功能和使用流程;资产管理主管张永博从预算、采购、报销入账、使用和处置五个环节介绍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资产管理处处长高云介绍了研究所办公用房、职工住房等资产管理的有关工作和相关规定;研究生部主任杨光炬介绍了导师遴选、招生的基本规定和流程;综合办公室主任刘浙华介绍了与职工密切相关的党务、政务和安全保卫等有关工作的办事流程和注意事项,信息宣传主管顾敏介绍了信息宣传的载体及写作要领;财务处刑晨介绍了财务报销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网络中心主任冯玲介绍了研究所局域网、内外网站和ARP系统的概况和使用规定;人事教育处处长周智红博士从人员聘任、薪酬与激励、资源与发展和相关要求四个方面介绍了研究所人事管理的基本政策。

  为了让入所科研人员能够尽快适应心理所的科研环境,尽快产出科研成果,本次培训会还特别邀请了三位研究所优秀研究人员:张清芳研究员、吴健辉副研究员和孙彦助理研究员与新入所职工进行座谈。座谈会上,三位优秀研究人员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基本情况和做科研的心得体会,并就新职工入所以来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了解答。张清芳认为,要做好科研,首先要保证身体健康,每天应留出一定时间进行锻炼;其次要专心致研,遇到挫折,要有恒心、信心和毅力。吴健辉认为,走上工作岗位,要尽快适应从研究生时期单线层工作转向多线层工作的变化,要尽快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且该方向应与研究所的科研布局、课题组的方向相吻合。孙彦认为,要立足博士期间擅长的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多看本领域最前沿研究的文献,要有激情,此外,发表高水平文章一定要有耐心。关于“如何快速地写出一篇英文文章”的问题,他们认为,写文章必须经历一个反复修改,甚至接受审稿人尖锐批评的过程,还应有海外专家的合作;此外,自己的研究方向一定要明确,范式一定要成熟,方法也一定要明确。关于“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书如何写作才能击中”的问题,他们认为,研究问题应具体,不宜宽泛;研究思路和逻辑应清晰;要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可以将前期已有、还未发表的成果写上,让评阅人感觉到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三位优秀研究人员坦诚的交流,让在座的新入所职工受益匪浅。

  此次入所培训活动为新进所职工适应工作环境、认同研究所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傅小兰致辞


张建新介绍所情


周智红主持培训会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