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心理所2012年度短期项目顺利结题

发布时间:2013-08-21 作者:科研业务处

  729上午,科研处组织召开了2012年度心理所短期项目结题答辩评审会。答辩评审委员会由心理所学术委员会成员、所务会成员以及研究室主任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张侃担任答辩评审委员会主席并主持了会议。 

  此次进行结题答辩的四个短期项目是20126月所内立项的有关“学生群体”和“老年群体”心理健康促进的项目。各项目负责人就研究计划完成情况、研究内容与研究所两个重大突破领域或三个重点培育方向的关系、任务书中所列考核指标及实际完成情况、研究成果的影响力等方面做了陈述,并针对评审委员会成员提出的问题做了答辩。 

  在四个短期项目中,三项涉及“学生群体”心理健康促进,另一项涉及“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促进,从执行情况和产出成果来看,项目较好地完成了申请书中的研究目标,其中: 

  项目《中科院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干预研究》发现,当前的社会支持因素对研究生的情绪问题具有较大影响,加强人际支持是改善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入手点,以此为基础的干预课程和小组治疗对减轻抑郁、改善认知偏差有效。项目组已在两篇科学院专报中反映了我院和国内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上提出操作性建议。 

  项目《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检测技术研究》针对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问题多发的现状,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建立基于网络使用行为的学生心理健康状态预测模型,已实现学生心理健康预警预报系统一套,原型系统已经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完成部署并且进行了相关的测试;项目组已发表EI论文5篇,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项。 

  项目《基于手机的大学生心理自助系统效果研究》已经完成基于window8的大学生心理自助系统的手机应用开发,并正在进行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项目组已将两篇有关国内率先对心理灵活性评估工具AAQ-IICFQ进行汉化并在大学生群体进行信效度检验的文章投向国内核心期刊;对ACT接纳与承诺疗法)的核心技术“以己为景”和正念核心技术“身体扫描”进行了效果比较研究,并在国际会议发表文章1篇。 

  项目《中国老年人身心健康全面促进体系建设——积极年老化的实证探索研究》通过实证的方法探索了适用于中国社区老人的身心全面健康促进的有效干预模式,项目组已完成政府咨询报告《我国社区老人身心健康促进体系建设研究报告》1份,《中国社区老人身心健康综合促进实施手册》1份,并已在奥运村街道建立社区老年人身心健康综合促进示范基地。此外,2篇标注基金资助的SCI文章和1篇标注资助的CSCD文章已被接收。此项工作可为我国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理论参考和操作建议。 

  总体来看,四个项目的执行情况较好,经费使用较为合理,项目产生的应用性成果较为丰富,科学院专报、政府咨询报告等成果可望对政府实施相关群体的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提供重要参考;软件著作权、专利等知识产权的获得也有助于在社会群体心理健康促进方面进行相应的成果转化,产生较为长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除此之外,项目的理论性成果(论文)也在国内外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可以说2012年度批准资助的这四个短期项目,较好地达到了心理所设立此类项目的资助宗旨。 

  答辩评审委员会结合定量评价和讨论结果,最终对四个短期项目准予结题。在评审会后的讨论中,专家意见表示,虽然这些项目执行顺利,成果较为丰富,但也存在可提升的空间,并据此对心理所未来短期项目的资助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改进意见,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1)项目内容与项目负责人所在领域的长期工作内容基本一致,相对而言在此次资助下亮点不十分突出,短期项目的部署应强调资助能够产生新方法和新建议等成果的项目;(2)有关学生群体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及其成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今后应考虑在资助工作或科研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做好资源整合、避免重复投入,另外,把相关联的成果进行整合再发布或提交(政府),或可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心理所短期项目由心理所自主部署,项目申请要求具有创新性,有实证内容,且有相关研究基础,在论文和应用方面短期即能有明确结果;在项目评审中,优先考虑有明确落脚点、能为政府相关工作提供切实有效抓手的项目;在项目结题考核时,根据项目的投入产出比确定项目完成的优劣情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