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后心理援助

心理所在北川、安县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2010-10-28 作者: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中心 史占彪 杨莉

  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北川羌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建立的“北川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正式挂牌成立;10月20日,与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四川教育学院联合建立的“安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安县教师进修学校正式挂牌成立。两所健康教育中心都得到江苏远东慈善基金会的资助。

   心理所副所长张建新,绵阳市教科所所长龚林泉,北川羌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徐正富,安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朱子明,远东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助理颜金尧,心理所所长助理刘正奎、危机干预中心副主任史占彪、北川心理援助站副站长傅春胜等出席挂牌典礼。

   在典礼活动中,地方领导回顾了两年多来与心理所在灾后心理援助方面开展的深入、艰苦、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合作,充分表达了与心理所继续合作的意愿和期待。张建新分别肯定了两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明确了心理所持续支持灾区心理重建的设想,提到了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意义和目的。颜金尧对两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寄于了厚望,表示将给予持续支持。

   与会人员一致表示,两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努力加强对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素质,缓解地震对师生造成的心理创伤,以健康的心理搞好工作和学习;要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让大多数教师承担起平时的经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从灾区对心理服务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灾区一线工作经验,心理所提出了震后心理重建工作三阶段的模式:第一阶段以心理救援为主(灾后6月内);第二阶段以心理援助为主(灾后6月-24月);第三阶段以心理服务为主(灾后2年-5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成立是灾区心理重建迈向心理服务的新起点,标志着心理健康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希望,也标志着北川和安县心理援助教育系统的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基于对前期心理援助工作的延续,在新的起点上,北川和安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持续培养本地心理援助骨干,以培训及指导本地中小学班主任、骨干心理教师,从心理援助“输血”模式转变为“造血”模式,为建立灾区持久系统的心理援助提供骨干成员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成立,将陆续开展以下工作:第一,完善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档案;第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课及心理辅导工作,既涉及灾后心理辅导,还将延伸到包括学习障碍、学业、人际关系等常规问题,网络成瘾问题;第三,总结灾后心理重建模式,探索灾后心理重建的新思路、新方法。

  北川和安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未来三年的心理重建工作,必将积极推动两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规化,系统化,使两县心理健康教育步入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安县典礼会场


北川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揭牌


北川中心典礼合影留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