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5年里走完了普通小孩12年读书的历程。1995年出生,应该上小学四年级。这种情况合理吗,对小孩的发展有没有问题?
这不是一个合理不合理的事。5年的时间里完成正常孩子需要12年完成的课程,无论怎么说,这是一个超常发展的孩子。尽管没有做智力测验,但估计智力不会差。但人们应该注意的事,能通过大学入学考试,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成材。要成材,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愿他能走好今后的人生路。
问题二,家长说,我们从来不给孩子压力,不让孩子参加什么学习班或补习班,全凭自己的爱好学。这种教育的成功是偶然的,还是具有可以复制的效果的。成功的地方在于什么?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伯格认为:“教育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培养寻求创造性答案的好奇心和直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学到的很多事实都会被遗忘,但我们提出问题和探索发现的能力是永远不会丢失的。”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去探索发现的动机。因此,家长也好,老师也好,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孩子热爱学习。正如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里克特所说的:“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因为你的讲解而喜欢上科学,你应该使他们的求知欲变得更强烈。”
问题三,到了大学,你个人还看好这个小孩的发展吗?有没有必要再多学几年考一个更好 的学校,现在只是一个一般的学校。
孩子的发展,不是谁看好不好的问题。这样的孩子,不管他进入哪个学校,对接受他的这个学校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今后能否很好地发展,不仅要看他本人的努力程度,还与家庭、学校,乃至周围的人们对他的看法密切相关。如果因为他“出名”而给他太大的压力,那么,他今后的路将走得很艰难。我个人认为,不宜真名实姓、大张旗鼓地宣传他。这对一个孩子来说,压力太大了。希望引起家长的关注。
问题四,国外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家长如何培养?
这样的超常儿童,古今中外都有先例。不能算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中国古代有“甘罗12为相”,德国有“卡尔·维特”9岁入大学,14岁获得博士学位。值得关注的是当年方仲永也是超常儿童,但因为其父亲急于向世人展示其才能而使他过早地凋谢了。而关于卡尔·维特的教育则在当时知道的人好少,也许老维特很明智地觉得,不应该过早地急于向世人展示其教育成果吧。
问题五,对于这样的神童,其他的科学家愿意跟他们就理论方面的问题和小孩子讨论么?
严格地讲,讨论科学问题是不分年龄大小的。
问题六,小孩子遇到的社会问题可能远远超过他的学习问题,怎么办,对于我们的教育体 系是不是一个大的挑战,应该如何?
今后真正成为这孩子成长中的障碍的肯定不是他的智力问题,而是他如何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的问题。如何良好地社会化是孩子将来要面临的最大挑战,而社会如何为他提供适宜的发展空间,显然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学校应该有相应的机构和相应的人员负责这类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但愿他上的大学能提供相应的机制,但愿他的父母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