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小学做老师的朋友近来说起她工作上的尴尬事。她和同事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很多学生的名字非常拗口,自己班里的学生还能慢慢熟悉,若是到其他班级上课或代课,一不留神就可能念错,惹得孩子们哄堂大笑;还有些时候,花名册里有些字压根儿就没见过,比如,有位姓马的学生,名字叫作“马騳骉”,一见之下,只知道有一大堆马,却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念。大多数老师干脆选择忽略掉这些名字,只提问那些名字保准念不错的学生。
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而这个符号大多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在孩子出生赠与的。在给孩子取名的同时,父母们还对孩子寄予了希望。在贫穷的时代里,人们往往在孩子的名字中使用“富、贵、宝”等字眼儿;当浓厚的政治色彩卷入百姓生活时,人们的名字中又常出现“建国、兴华、继红”等字眼。现在,冷僻名字的增多也反映了当代父母心态的变化。首先,独生子女政策使得父母对“唯一的”孩子赋予更多的期望,名字的独特性代表着父母希望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人。很多父母会在网络上搜索几个备选的名字,最终选择没有重名的那一个,借此来标志孩子的独特性,避免淹没于茫茫人海之中。其次,对孩子的期望也可能是父母对自身未实现愿望的一种补偿。上一代父母们从动荡的政治生活中走过来,希望子女们过上平凡而幸福的生活,甚至有些恐惧“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因而为子女取的名字也往往很平实、普通。而年轻一代的父母们,在平静而宽容的社会环境中长大,并不畏惧特立独行。只是大多数人无法真正实现独一无二、青史留名的愿望,而是逐渐走入平凡的成年生活;但这种潜在的愿望可能通过名字传递到子女身上。
名字的普通还是独特,并不会真正影响孩子未来的成就,但它确实可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过于奇特的名字会造成年幼儿童的特殊身份感,甚至可能感到被老师和班级团体排斥。父母过于希冀孩子独一无二,也可能促成孩子的自恋或自我中心性。因此,新爸爸妈妈们在对宝宝寄予无限厚望的同时,最好适度调整心态,取个平和的名字,也用些平常心看待孩子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