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时报】“心理健康蓝皮书”今日在京发布
2023年2月23日,2022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发布会在京成功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心理健康蓝皮书主编傅小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心理健康蓝皮书主编张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心理健康蓝皮书副主编陈雪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童根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群学出版分社社长谢蕊芬、分社副社长胡庆英、心理健康蓝皮书报告作者等专家,以及多位国内主流媒体记者参会。
2021~2022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共采集青少年与成年样本逾19万份,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部地区占47.0%,中部地区占24.4%,西部地区占23.9%,东北地区占4.7%。男性占42.5%,女性占57.5%;平均年龄36.0岁;城镇户口占66.6%,农村户口占33.4%。结果显示,超80%成年人自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成年人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月收入的增加,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更高。不同职业群体呈现各有特征的心理健康状况: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最好,无业/失业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工作时间的变化、工作倦怠、朋友支持、婚恋关系、运动与午睡均对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傅小兰在致辞中提到,今天发布的这本心理健康蓝皮书,基于近20万人次的调查,综合分析呈现了当前我国多个人群的心理健康基本特征,探讨了我国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现状、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并就进一步维护和改善国民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王利民表示,心理健康蓝皮书的研创具有很强的前瞻意识和问题意识,通过皮书这个载体,着眼中国实践、中国发展,将党中央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了起来。
张侃认为,心理健康蓝皮书作为重要的智库研究成果,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国民状态指标,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参考,并呼吁媒体记者关注中国心理健康事业发展,为心理健康相关科学知识的传播贡献力量。
心理健康是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的工作,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大幅度提升,心理健康意识才会逐渐提高。心理健康蓝皮书编撰团队呼吁全社会充分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凝聚更多力量支持我国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为提升我国国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素养发挥更大作用。
原文链接:https://www.lifetimes.cn/article/4BowwphgJ0e?bsh_bid=5935626263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