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研究验证儿童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簇间的动态交互影响模式
儿童青少年在经历重大的创伤性事件后可能会发展出各种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虽然大部分个体的PTSD症状会在事件后随时间逐渐消退,但仍有一部分个体的症状在创伤后六个月之后仍维持着较高的水平,表现出慢性的PTSD症状。
鉴别PTSD症状的维持因素一直是针对慢性PTSD的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对PTSD症状的界定,PTSD共包含20条症状。这些症状被划分为再体验、回避、高唤起,以及认知和情绪的负性改变四个症状簇。这些症状簇既拥有不同的行为表型、发生机制,同时也在PTSD症状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追踪研究这些症状簇间如何相互影响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PTSD症状的维持因素。
基于之前针对成人PTSD症状的追踪研究,PTSD症状簇间的动态交互影响存在两种假设。一种假设认为,高唤起症状簇对其他症状簇起促进和维持作用,因而是PTSD总体症状维持的关键因素。而另一种假设则认为是再体验症状簇引发了其他症状簇并主导了PTSD症状的维持。这两种假设均有理论和实证支持,但目前尚无研究在儿童青少年中对这两种假设进行验证。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王力研究组在之前对亲历了8.12天津滨海爆炸事故的659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了一项追踪调查研究,分别于爆炸后4个月、8个月和13个月后测量其PTSD症状,采用潜在差异分数(LDS, latent difference score)模型检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簇间的动态交互影响模式。
研究结果显示,前一个时间点再体验症状簇的水平能够显著正向预测之后一个时间间隔中负性情绪和认知改变(P = 0.036)和高唤起症状簇(P = 0.008)的变化量(见图1);再体验症状簇的水平也能够边缘显著正向预测后一个时间间隔中回避症状簇的变化量(P = 0.059)。
儿童青少年DSM-5 PTSD症状簇的多变量潜在差异分数模型
研究结果显示,再体验症状簇对其他PTSD症状簇具有维持作用,支持了对PTSD症状簇间的动态交互影响的第二种假设,即再体验主导了PTSD总体症状的维持。
该研究是首个针对儿童青少年PTSD症状簇之间相互动态影响的研究,也是首个在DSM-5症状标准下的研究。研究结果提示了再体验症状在儿童青少年PTSD症状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于其他症状簇的重要作用,为针对慢性PTSD症状的进一步心理病理研究和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指导。
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的支持,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Li, G., Wang, L*., Cao, C., Fang, R., Chen, C.,… Elhai, JD. (2020). Test of the dynamic interplay between DSM-5 PTSD symptom cluster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76, 102319.
https://doi.org/10.1016/j.janxdis.2020.102319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