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心理所合作研究揭示社会规范对中国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6-10 作者:梁竹苑、周蕾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显示,截止至2018年,我国15岁以上吸烟人数超过3亿人,占世界吸烟者总人数的近30%。从青少年时期到大学生阶段,我国烟民人数占比从3.2%陡然上升至超过40%(《2018中国卷烟互联网消费者白皮书》, 2018)。这一剧烈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大学生阶段的独特心理特征有关。大学阶段通常是青少年第一次远离家庭独自生活,他们急于树立独立的自我形象,但又易受到他人,尤其是同伴和偶像行为的影响。不久前,某位拥有千万级粉丝数量的19岁偶像在公众场合吸烟,引发了网络热议。舆论认为,他的行为可能会被粉丝争相模仿,导致他们为了“跟随偶像的步伐”或“追赶潮流”而吸烟。这也启示我们,社会规范(一个群体中被大家所接受并遵从的行为标准和规则),可能是大学生染上烟瘾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内已有系统性的吸烟行为大型调查和研究,但鲜少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现有关于大学生吸烟行为研究也大多基于西方的样本,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的文化背景。鉴于此,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和美国兰德公司的多名学者开展了一项合作研究,探讨了两种社会规范(描述性和指令性规范)对大学生吸烟态度和行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揭示了其中性别规范的独特作用。其中,描述性规范指大学生对不同群体中吸烟流行度的感知,如“男性群体”、“女性群体”及“令人向往的群体(如富人、名人等)”;指令性规范指大学生对“亲密他人(如父母,朋友)对自己吸烟认可度”及“我国社会对男性/女性吸烟认可度”的感知。
  该研究在社交平台招募了711名来自北京37所高校的大学生,获得有效问卷680份。主要结果显示,社会规范可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吸烟态度和行为。相对于被媒体热议的“偶像吸烟”之类的描述性规范,指令性规范对我国大学生吸烟态度和行为的作用更大。其中,对大学生吸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父母和朋友的态度:如果父母和朋友反对吸烟,大学生更有可能对吸烟持消极态度、更多地感知到吸烟给健康带来风险,并减少自身的吸烟行为。尤其对女性大学生而言,与性别相关的社会规范对吸烟行为和态度有重要影响。例如,感知到身边的女性吸烟及社会对女性吸烟的不认可时,女大学生对吸烟更可能持有消极态度。
  这些发现提示,控烟策略应基于我国的集体主义文化背景对大学生吸烟行为进行精准性干预。以往的无烟校园、公共场所控烟等政策主要借助了指令性规范的作用,未来可将描述性规范和指令性规范结合,并关注在私人空间中对吸烟行为的干预(如家人或朋友对吸烟反对的态度,或树立控烟的偶像或榜样)。最后,政策制定者可针对不同的亚群体用不同干预策略,以提高控烟政策的有效性。
  该文通讯作者为心理所副研究员梁竹苑,共同第一作者是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特聘副教授周蕾和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张燕博士,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William G. Shadel,Min Gong也对本文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项目资助,论文已在线发表于SSCI索引期刊Current Psychology
  论文信息:
  Zhou, L., Zhang, Y., Shadel, W. G., & Liang, Z. Y. (2022). Impact of social norms o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tobacco use. Current Psychology. https://doi.org/10.1007/s12144-022-02777-w
  相关文献:
  北京卷卷科技有限公司. (2018). 2018中国卷烟互联网消费者白皮书. 取自: https://www.baojiaoxs.com/230/182216.html.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1).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 取自: http://www.gov.cn/xinwen/2021-05/30/content_5613994.htm.
  Gong, M., Liang, Z-Y.*, Zhang, Y-Y., Shadel, W. G., Zhou, L., & Xiao, J. (2016). Implementation of the tobacco-free campus policy on college campuses—Evidence from a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Beijing. Nicotine & Tobacco Research, 18 (11): 2083-2091.
  作者: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梁竹苑;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周蕾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