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心理所研究发现智能环境下肌张力障碍者有其特殊的交互姿势偏好

发布时间:2024-05-21 作者:微表情应用研究中心 李婧婷

提高移动设备的利用率是建设信息无障碍环境的首要任务之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主流移动终端设备及其搭载的应用程序,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主流移动设备主要通过触摸交互技术实现系统与用户间的信息传递,这需要用户灵活使用手部精细动作在显示界面上进行操作。然而,这种方法无疑给患有上半身运动障碍的人带来了诸多不便。如何让触摸屏界面的使用不仅仅局限在手部,从而适用于更多特殊人群,对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挑战。

为探索利用先进的辅助技术结合障碍者的自身潜能,提高主流移动设备的人机交互界面赋予上半身运动障碍者的更多可能性,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微表情应用研究中心开展了针对肌张力障碍群体的一项用户研究。实验采用用户参与式方法中由Wobbrock提出的最大化猜想设计方法,邀请了16名不同程度的肌张力障碍者,为从智能手机上选取常用的26个命令,设计基于面部肌肉运动的头部姿势交互技术,收集了416个用户定义的涉及面部特征和肩部的头部手势,获得了适用于肌张力障碍患者的首选手势集。结果发现,属于运动障碍之一的肌张力障碍者,基于自身的运动条件及认知特点,交互姿势的选择有其特定偏好。实验中定性分析获得的对姿势设计的用户见解,为智能环境下移动终端自然交互技术的通用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图1 交互姿势所用身体部位及组合之比例分布


图2 最终用户定义的头部姿势的可视化图示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276252, U19B2032)、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广东省通感算交叉融合泛在物联网重点实验室(No.2023B1212010007)、2024年广州市科技计划市校联合资助项目(PI:范明明)的支持。心理所同等学力研究生孙芹为第一作者,王甦菁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共同作者包括心理所硕士研究生胡芸琦、香港科技大学助理教授范明明和心理所李婧婷副研究员。研究成果被计算机人机交互领域国际顶级会议CHI2024 (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接收,并做口头报告。

论文信息:https://dl.acm.org/doi/full/10.1145/3613904.3642378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