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队伍
傅小兰 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室研究员
电  话:86-10-64873518
电子邮件:fuxl@psych.ac.cn
传  真:86-10-64872070
邮政编码:100101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中科院心理所
简历


教育经历

1990年 获理学博士学位,认知心理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导师潘菽研究员、荆其诚研究员

1987年 获理学硕士学位,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导师王甦教授

1984年 获理学学士学位,心理学,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工作经历

2017/02-今         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2010/07-2024/0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

2006/08-2010/07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

2005/03-2018/05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4/11-2006/08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助理

2000/09-今         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02-2001/05   微软中国研究院,访问研究员

1998/04-2006/10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知心理学研究室,室主任

1998/04-今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1997/12-今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4/09-1996/08   美国密西根大学认知科学与机器智能实验室,访问学者

1993/07-1997/1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1/06-1992/05   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客座研究人员

1990/10-1993/06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现任编委

2022-今 《心理学报》主编

2021-今 《心理科学进展》编委

2017-今 《中国科学院院刊》编委 

研究领域

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说谎心理学。

社会任职

2024/01-今 天津市学生心理健康与智能评估重点实验室,委员

2023/11-2027/11 四川省纪检监察心理与行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四川师范大学),主任

2023/10-2027/10 云南师范大学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2022/11-2025/12 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行业立法推进工作委员会

2022/05-今 中国心理学会决策咨询专家团队,首席科学家

2022/02-今 中国心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2022/02-今 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2/01-2025/12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心理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12-2026/11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委员

2021/11-今 江苏省微表情智能感知与安全防控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8-2025/08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2021/04-2026/04 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人因与工效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1/01-2025/12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的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1/01-2023/01 浙江省认知障碍评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0/11-今 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教学委员会,委员

2020/11-今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心理学组),成员

2019/11-今 中国科学院学部心理健康与社会治理研究支撑中心,首席科学家

2019/07-今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工作委员会,主任

2018/11-2019/10 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

2017/11-2022/02 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7/11-2022/02 中国心理学会护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7/11-2018/11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法定代表人)

2017/04-2020/06      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神经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

2016/10-2017/11      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

2015/04-今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委员会,委员

2015/04-2020/1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心理学组),成员

2014/05-今           北京市公安局民警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4/04-今           国家减灾委员会第三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3/11-今           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2/11-2016/11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2012/11-2017/10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2.07-今           电子科技大学“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9/11-2017/11      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十一届理事会,秘书长(法定代表人)

2008/11-2012/11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2008/10-2012/10      中国照明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图像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5/11-2009/11      中国心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秘书长

2005/12-2025/10      中国心理学会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2003.12-今           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副主任委员

2001/11-2017/11      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1/11-2009/11      中国心理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

2001/11-今           中国心理学会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理事会,理事

2000/11-2002/11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7/11-2001/11      中国心理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1997/11-2001/11      中国心理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获奖及荣誉

2023 中国科学院2022年度嘉奖

2023 江西省医学会第二届江西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医心理临床领域微表情识别理论与方法”(排名第三)

2022 中国科学院2021年度嘉奖

2022 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多模态高鲁棒细微情感分析关键技术与系统”(排名第二)

2020 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

2020 中央和国家机关三八红旗集体

2019 全国巾帼文明岗 

2018 中国科学院“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2018 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微表情识别方法”(排名第二)

2018 《科学通报》2017年度“优秀编委”

2017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人脑皮层高精度连接组研究与应用”(排名第七)

2017 中国科学院工会第八届委员会职工之友

2016 《科学通报》2015年度“优秀编委”

2015 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2013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创造性思维中关键认知神经科学机理研究”(排名第二)

2013 《科学通报》2012年度“优秀编委”

2012 全国三八红旗手

2012 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称号

2012 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女职工工作者

201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导师培训优秀授课教师

2011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10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

2009 第三届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妇女提名奖

2009 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2009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BHP Billton“导师科研奖”

2006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05 讲授的“认知心理学”课程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4-2005学年优秀课程

2000 中国科学院华为奖教金

2000 中国科学院(京区)优秀共产党员

1984 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

1983 北京大学优秀三好学生

1982 北京大学三好学生

代表论著

代表性论文
Zhuang, Y., Zhao*, K., & Fu*, X. (2024). The temporal effect of uncertain context on the perceptual processing of painful and non-painful stimulation. Biological Psychology, 185, 108729. DOI: 10.1016/j.biopsycho.2023.108729  
Chu, Y., Huang, G., Li, Y., Chen, Q., Liu, J., Zhao*, K., & Fu, X. (2023). Acute psychosocial stress weakens the sense of agency in healthy adults. Stress, 26:1, 2195511. DOI: 10.1080/10253890.2023.2195511
Li*, J., Dong, Z., Lu, S., Wang*, S-J., Yan, W-J., Ma, Y., Liu, Y., Huang*, C., & Fu*, X. (2023). CAS(ME)3: A third generation facial spontaneous micro-expression database with depth information and high ecological validity.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45(3), 2782-2800. DOI: 10.1109/TPAMI.2022.3174895
Li, Y., Gu, J., Zhao*, K., & Fu*, X. (2023).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of time perception from childhood to adolescence. Current Psychology, 42: 24112–24122. DOI: 10.1007/s12144-022-03526-9
Liu, M., Huang, G., Zhao*, K., & Fu, X. (2023). The functional brain network of subcortical and cortical regions underlying time estimation: An functional MRI study. Neuroscience, 519, 23-30. DOI: 10.1016/j.neuroscience.2023.02.019
Liu, Y., Zhao*, K., & Fu, X. (2023). Recognition of masked facial expressions based on transfer learning and data augmentation. In: Proceeding of 2023 International Annual Conference on Complex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Science, pp.80-86. 20-22 October 2023, Shenzhen, China.
Long, Z., Fu, Q., & Fu*, X. (2023). Word familiarity modulates the interference effects of mind wandering on semantic and reaffer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35(8), 1229-1245. DOI: 10.1162/jocn_a_02017
Sun, X., Yao, L., Fu*, Q., Fu, X. (2023). Multisensory transfer effects in implicit and explicit category learning. Psychological Research, 87, 1353-1369. DOI: 10.1007/s00426-022-01754-z
Wang, Y., Zhao*, K., & Fu, X. (2023). Sense of agency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 pandemic. Current Psychology, 14. DOI: 10.1007/s12144-023-05143-6
Zhang, X., Liu, Y., Zhao*, K., & Fu, X. (2023). Recognition of masked facial expressions based 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and data augmentation. Proceedings of 2023 International Annual Conference on Complex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Science, pp. 351-357. 20-22 October 2023, Shenzhen, China.
Zhang, Z., Chen, T., Liu, Y., Wang, C., Zhao*, K., Liu, C. H., & Fu*, X. (2023). Decoding the temporal representation of facial expression in face-selective regions. NeuroImage, 283, 120442. DOI: 10.1016/j.neuroimage.2023.120442
Fan, X-R., Wang, Y-S., Chang, D., Yang, N., Rong, M-J., Zhang, Z., He, Y., Hou, X., Zhou, Q., Gong, Z-Q., Cao, L-Z., Dong, H-M., Nie, J-J., Chen, L-Z., Zhang, Q., Zhang, J-X., Zhang, L., Li, H-J., Bao, M., Chen, A., Chen, J., Chen, X., Ding, J., Dong, X., Du, Y., Feng, C., Feng, T., Fu,X., Ge, L-K., Hong, B., Hu, X., Huang, W., Jiang, C., Li, L., Li, Q., Li, S., Liu, X., Mo, F., Qiu, J., Su, X-Q., Wei, G-X., Wu, Y., Xia, H., Yan, C-G., Yan, Z-X., Yang, X., Zhang, W., Zhao, K., Zhu, L., CCNC, LBCC, & Zuo*, X-N. (2023). A longitudinal resource for population neuroscience of school-ag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hina. Scientific Data, 10:545. DOI: 10.1038/s41597-023-02377-8
李才文, 陈琴, 禤宇明*, 傅小兰. (2023). 面部表情的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及其机制.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50(11), 2533-2549. DOI: 10.16476/j.pibb.2022.0474 
李映雪,傅小兰*. (2023). 不确定性容忍度对中、低特质焦虑大学生的状态担忧和状态焦虑的影响.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32(8), 721-726. DOI: 10.3760/cma.j.cn371468-20221031-00643
孟现鑫#*, 俞德霖#, 陈怡静, 张玲, 傅小兰*. (2023). 儿童期创伤与共情的关系:一项三水平元分析. 心理学报,55(8), 1285-1300. DOI: 10.3724/SP.J.1041.2023.01285
占友龙,刘长林,肖啸,谭千保,傅小兰*. (2023). 亲社会风险行为及其理论模型与神经机制. 科学通报,68(2-3), 154-168. DOI: 10.1360-TB-2022-0699  
张伯明, 王艳华, 梁明明, 赵科*, 傅小兰. (2023). 新冠疫情风险感知对焦虑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31(1), 213-217. DOI: 10.16128/j.cnki.1005-3611.2023.01.040 
朱丽雅,莫凡,张志豪,赵科*,傅小兰. (2023). 同步与否:婴儿基本面部表情识别的发展特点. 心理科学进展, 31(9), 1688-1697. DOI: 10.3724/SP.J.1042.2023.01688
Lu, S., Li, J., Wang, Y., Dong, Z., Wang*, S-J., Fu, X. (2022). A more objective quantification of micro-expression intensity through facial electromyography. In Proceedings of the 2nd Workshop on Facial Micro-Expression: Advanced Techniques for Multi-Modal Facial Expression Analysis(FME ’22), pp. 11-17. 14 October 2022, Lisboa, Portugal. DOI: 10.1145/3552465.3555038
Yan, W-J., Ruan, Q-N., Fu*, X., Sun*, Y-Q. (2022). Perceived emotions and AU combinations in ambiguous facial expressions.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164, 74-80. DOI: 10.1016/j.patrec.2022.10.018
Zhang*, J., Wermter, S., Sun, F., Zhang, C., Engel, A. K., Röder, B., Fu, X., & Xue, G. (2022). Editorial: Cross-modal learning: Adaptivity, prediction and interaction. 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 16:889911. DOI: 10.3389/fnbot.2022.889911
Zhao, K., Chen*, T., Chen, L., Fu*, X., Meng, H., Yap, M. H., Yuan, J., & Davison, A. K. (2022). Editorial: Faci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 and comput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3:940630. DOI: 10.3389/fpsyg.2022.940630
刘逸姝,刘曦,张子健,傅小兰,刘烨*. (2022). 音乐训练影响儿童语音意识的认知神经机制.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49(9), 1672-1686. DOI: 10.16476/j.pibb.2021.0392
覃缨惠,於文苑,傅小兰,刘烨*. (2022). 触觉二维图像识别中2D-3D空间信息转换的认知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30(8), 1804-1817. DOI: 10.3724/SP.J.1042.2022.01804 
颜文靖,蒋柯,傅小兰*. (2022).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动表情识别. 智能系统学报, 17(5), 1039-1053. DOI: 10.11992/tis.202112056 
张伯明,黄冠华,郑爽,顾晶金,赵科*,傅小兰. (2022). 主动控制感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30(6), 1344-1347转1352. DOI: 10.16128/j.cnki.1005-3611.2022.06.016 
Gu, J., Li, Y., Zhao*, K., & Fu*, X. (2021). Disappearing and appearing: Temporal binding effects are consistent across situations.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93, 103166. DOI: 10.1016/j.concog.2021.103166
Liu, M., Liu, C. H., Zheng, S., Zhao*, K., & Fu*, X. (2021). Reexamining the neural network involved in perception of facial expression: A meta-analysis.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131, 179-191. DOI: 10.1016/j.neubiorev.2021.09.024
Liang, J., Chen, Y-H., Yan, W-J., Qu, F., & Fu*, X. (2018). Effects of task-irrelevant emotional information on deception. Cognition and Emotion, 32(6), 1265-1274. DOI: 10.1080/02699931.2017.1404967
Qu, F., Wang, S-J., Yan, W-J., Li, H., Wu, S., & Fu*, X. (2018). CAS(ME)2: A database for spontaneous macro-expression and micro-expression spotting and recogni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 9(4), 424-436. DOI: 10.1109/TAFFC.2017.2654440
Liu*, Y-J., Zhang, J-K., Yan, W-J., Wang, S-J., Zhao, G., & Fu, X. (2016). A main directional mean optical flow feature for spontaneous micro-expression recogni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 7(4), 299-310. DOI: 10.1109/TAFFC.2015.2485205
Yan, W-J., Li, X., Wang, S-J., Zhao, G., Liu, Y-J., Chen, Y-H., & Fu*, X. (2014). CASME Ⅱ: An improved spontaneous micro-expression database and the baseline evaluation. PLoS ONE, 9(1): e86041. DOI: 10.1371/journal.pone.0086041
Yan, W-J., Wu, Q., Liang, J., Chen, Y-H., & Fu*, X. (2013). How fast are the leaked facial expressions: The duration of micro-expressions. 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 37(4), 217-230. DOI: 10.1007/s10919-013-0159-8
Yan, W-J., Wu, Q., Liu, Y-J., Wang, S-J., & Fu*, X. (2013). CASME database: A dataset of spontaneous micro-expressions collected from neutralized fac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EEE Conference and Workshops on Automatic Face and Gesture Recognition (FG). 22-26 April 2013, Shanghai, China. DOI: 10.1109/FG.2013.6553799
Zhang, D., Lowry, P. B., Zhou, L., & Fu, X. (2007). The impact of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social presence, and group diversity on group decision making under majority influence.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3(4), 53-80. DOI: 10.2753/MIS0742-1222230404
(发表论文400余篇,更多论文成果信息请见:http://ir.psych.ac.cn/profile/fuxl  )


著作:
傅小兰等著,《情绪心理学:研究与应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8月第1版. ISBN 978-7-5760-4037-1
傅小兰、张侃主编,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月第1版. ISBN 978-7-5228-1420-9
傅小兰,《说谎心理学教程》,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1月第1版,500千字. ISBN 978-7-5217-3038-8
傅小兰、张侃主编,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月第1版. 270千字. ISBN 978-7-5201-7815-0
傅小兰、周红玲、谢彤主编,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教材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年9月第1版.
傅小兰,《说谎心理学》,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1月第1版. ISBN 978-7-5217-1184-4
傅小兰、张侃主编,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月第1版. ISBN 978-7-5201-3897-0
傅小兰主编,《情绪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 ISBN 978-7-5675-4089-7
荆其诚、傅小兰主编,《心·坐标——当代心理学大家(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 ISBN 978-7-3011-9518-5
荆其诚、傅小兰主编,《心·坐标——当代心理学大家(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ISBN 978-7-3010-6324-8
荆其诚、傅小兰主编,《心·坐标——当代心理学大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ISBN 978-7-3011-4008-6
傅小兰主编,《荆其诚心理学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12月第1版.  ISBN 978-7-1072-0049-6


译著:
[美] 特蕾西·丹尼斯·提维(Tracy Dennis-Tiwary)著(2022版),傅小兰 胡颖 陈功香 赵科 李开云 康政 译,《焦虑的力量》,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6月出版. ISBN 978-7-5217-5715-6
[英] 布鲁斯·胡德(Bruce Hood)著(2019版),傅小兰、赵科、李开云、胡颖、刘烨、彭玉佳译,《被支配的占有欲:为何我们总想要更多?》,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10月出版. ISBN 978-7-5217-4631-0
[美]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罗伯特·约翰逊(Robert Johnson),薇薇安·麦卡恩(Vivian McCann)著(2017年第8版),傅小兰 等 译,《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8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年5月出版. ISBN 978-7-115-58149-5
[英] 艾德蒙•罗尔斯(Edmund T. Rolls)著,傅小兰 等译,《脑、情绪与抑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 ISBN 978-7-5760-2037-3
[英] 芭芭拉•J.萨哈金(Barbara J. Sahakian),茱莉亚•戈特瓦尔德(Julia Gottwald)著(2014年3月第三版),禤宇明 等译,傅小兰 审校,《读心的机器——fMRI如何揭示大脑到底在想什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 ISBN 978-7-5184-2881-6
[美] 丹尼尔•夏克特(Daniel Schacter),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丹尼尔•韦格纳(Daniel Wegner),马修•诺克(Matthew Nock)著(2014年3月第三版),傅小兰 等译,《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ISBN 978-7-5675-4379-9/B.987
[英] 亚当•乔伊森 (Adam N. Joinson, 2003)著,任衍具、魏玲 译,傅小兰、严正、汪波 审校. 《网络行为心理学——虚拟世界与真实生活》.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9月出版. ISBN 978-7-1000-6855-0
[英] 莫妮卡•T. 惠蒂,[澳] 阿德里安•N. 卡尔 (Monica T. Whitty and Adrian N. Carr, 2006)著,何玉蓉、周昊天 译,严正、傅小兰、汪波 审校. 《网络爱情:在线关系心理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5月出版. ISBN 978-7-1000-6740-9
[美] 帕特里夏•华莱士 (Patricia Wallace, 2004)著,王思睿、印童 译,傅小兰、严正、汪波 审校. 《工作场所中的互联网:新技术如何改变工作》.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5月出版. ISBN 978-7-1000-6813-0
[美] 詹姆斯•E. 凯茨,罗纳德•E. 莱斯(James E. Katz and Ronald E. Rice, 2002)著,郝芳、刘长江 译,傅小兰、严正审校. 《互联网使用的社会影响:上网、参与和互动》. 傅小兰、严正 主编 《电子社会与当代心理学名著译丛》,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6月出版. ISBN 978-7-1000-5232-0
[英] 埃默•福德,格林•汉弗莱斯(Emer M. E. Forde and Glyn W. Humphreys, 2002)编,张航、禤宇明、孙宇浩、刘烨 译,傅小兰 审校. 《脑与心智的范畴特异性》,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4月出版. ISBN 978-7-1000-4652-7
[美] 桑德拉•L. 卡尔弗特(Sandra L. Calvert, 1998)著,张莉、杨帆 译,严正、傅小兰 审校. 《信息时代的儿童发展》. 傅小兰、严正 主编 《电子社会与当代心理学名著译丛》,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2月出版. ISBN 978-7-1000-4990-0
[美] 本•施奈德曼(Ben Sheeiderman, 2001著,李晓明、冉恬 译,傅小兰、严正 审校. 《达芬奇的便携式电脑:人类的需要与新的计算技术》. 傅小兰、严正 主编 《电子社会与当代心理学名著译丛》,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3月出版. ISBN 7-1000-4657-2
[美] 理查德•E. 迈耶(Richard E. Mayer, 2001著,牛勇、邱香 译,严正、傅小兰 审校. 《多媒体学习》. 傅小兰、严正 主编 《电子社会与当代心理学名著译丛》,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1月出版. ISBN 978-7-1000-4498-1
[美] 唐纳德•A. 诺曼(Donald A. Norman, 2004)著,付秋芳、程进三 译,严正、傅小兰 审校. 《情感化设计》.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ISBN 978-7-1210-0940-2


国家标准:
GB/T 18978.2-2004使用视觉显示终端(VDTs)办公的人类工效学要求 第2部分:任务要求指南(第2单位,第2起草人)
GB/T 18978.10-2004使用视觉显示终端(VDTs)办公的人类工效学要求 第10部分:对话原则(第6单位,第7起草人)
GB/T 18978.11-2004使用视觉显示终端(VDTs)办公的人类工效学要求 第11部分:可用性指南(第5单位,第6起草人)
GB/T 21051-2007 人-系统交互工效学 支持以人为中心设计的可用性方法(第3单位,第6起草人)
GB/T 1251.1-2008 人类工效学 公共场所和工作区域的险情信号 险情听觉信号(第3单位,第4起草人)
GB/T 1251.3-2008 人类工效学 险情和信息的视听信号体系(第3单位,第4起草人)
GB/T 16251-2008 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第3单位,第7起草人)
GB/T 22188.1-2008 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 第1部分:控制中心的设计原则(第3单位,第3起草人)
GB/T 18978.13-2009 使用视觉显示终端(VDTs)办公的人类工效学要求 第13部分:用户指南(第1单位,第1起草人)
GB/T 18978.16-2018 使用视觉显示终端(VDTs)办公的人类工效学要求 第16部分:直接操作对话(第2单位,第2起草人)
GB/T 38665.1-2020 信息技术―手势交互系统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第7单位,第3起草人)


发明专利:
胡颖,傅小兰,马珠江,沈一,王晓怡 (2023). 个性化虚拟人的生成方法及系统. 中国发明专利,ZL202310341370.0 
赵科,黄冠华,傅小兰 (2022). 一种抗磁化无触碰式时间估计记录触发器. 中国发明专利,ZL201910631561.4  
赵科,陈宥辛,傅小兰 (2018). 自主/非自主动作装置. 中国发明专利,ZL 2014 1 0205352.0
吴奇,申寻兵,傅小兰 (2016). 一种基于Gabor和EOH特征的自动微表情识别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ZL2012100413414.4
刘永进,张金凯,张艳秋,付秋芳,傅小兰 (2015). 基于草图手势及弧形摘要时间轴的视频交互方法和系统. 中国发明专利,ZL201310048730.4


实用新型专利:
黄冠华, 赵科, 傅小兰 (2020). 一种无触碰式红外光栅多功能反应时记录器系统.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ZL 2019 2 0956196.X 
黄冠华, 赵科, 傅小兰 (2020). 一种抗磁化无触碰式多功能反应时记录器系统.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ZL 2019 2 0955599.2 
黄冠华,赵科,傅小兰 (2020). 一种无触碰式红外光栅双通道反应时记录器系统.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ZL 2019 2 0955595.4
赵科,黄冠华,傅小兰 (2020). 一种抗磁化无触碰式红外光栅反应时记录器系统.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ZL 2019 2 1273135.X
赵科,黄冠华,傅小兰 (2020). 一种无触碰式红外光栅反应时记录器系统.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ZL 2019 2 1272662.9
赵科,黄冠华,傅小兰 (2020). 一种抗磁化无触碰式红外光栅双通道反应时记录器系统.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ZL 2019 2 0956195.5
赵科,傅小兰 (2020). 一种实现无触觉的自主按键、抬键动作装置.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ZL 2019 2 0955552.6 
赵科,陈宥辛,傅小兰 (2015). 自主/非自主动作装置.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14 2 0250191.2


外观设计:
傅小兰,李旭培,黄迪 (2020). 带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图形用户界面的显示屏幕面板. 外观设计,PA202000255 


软件著作权:
傅小兰,李旭培,陈雪峰,黄迪.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简称:科苑心理服务] v1.2.0. 2020.02.1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20SR0313218
郗岩,李振,王甦菁,傅小兰. 微表情标注软件V2.0.  2019.1.19,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019SR0577125
郗岩,李振,王甦菁,傅小兰. 微表情标注软件V1.0.0.  2018.12.19,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19SR0183242
邬抒航,王甦菁,傅小兰. 微表情辅助编码软件. 2016.2.16,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16SR030673  


作品登记:

  1. 颜文靖,傅小兰,李晓白,王甦菁,赵国英,刘永进,陈宥辛 (2020) 微表情数据库CASME2,国作登字-2020-L-01134714
  2. 颜文靖,傅小兰,吴奇,刘永进,王甦菁 (2020) 微表情数据库CASME1,国作登字-2020-L-01134715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2022/03-2025/02,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STS项目,“矫正负性注意偏向的认知训练原型系统及其示范应用”(2022T3016),参加

2020/01-2023/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基金项目, 面向社会公共安全的隐藏情绪分析与识别方法研究(U19B2032),参加

2020/01-2023/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 中国人道德认知和情绪特点的心理、脑与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19ZDA363), 参加

2020/01-2023/12,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跨模态学习的自适应、预测和交互”二期(62061136001)C9课题“心理理论和主动控制感在人机交互中的作用”,课题负责人 2020/01/01-2020/12/3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自主项目“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第三期),负责人

2019/01-2019/1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自主项目“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第二期),组织者

2019/12-2023/12,科技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专项, 2018AAA0100205, “新一代认知神经网络模型”第5课题“神经网络的可解释性”, 参加

2018/06-2018/12,中国科学院 STS公共检测与平台试验服务项目“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KFJ-STS-ZDTP-050), 主持

2018/02-2021/12,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心理数据库”(2017YFC0822501), 主持

2018/01-2019/06,中国科学院STS重点项目“基于嗅觉与运动功能检测的帕金森症量化诊疗系统及其示范应用”(KFJ-STS-ZDTP-032), 主持

2016/1-2019/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跨模态学习的自适应、预测和交互”(61621136008),参加

2015/08-201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中德(NSFC-DFG)“‘跨模态学习的自适应、预测和交互’双边学术研讨会”(61581230408), 参加

2014/08-2015/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应急管理项目“心理学学科发展战略和优先发展领域研究”(31440008),主持

2014/01-2017/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基于人体姿态线索的谎言识别研究”(61375009), 主持

2013/01-2016/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微表情在欺骗检测中的应用”(13YJC190018), 参加

2013/01-2015/12,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特定人群的心理与社会行为研究”(KJZD-EW-L04), 主持

2012/10-201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项基金项目“神经、认知和心理学科同行评议专家选择辅助系统及专家库建设”(31240065), 主持

2011/01-2015/08,科技部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网络海量可视媒体智能处理的理论与方法”(2011CB302200)课题“可视媒体的认知计算模型”(2011CB302201), 主持

2011/01-201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面向自动谎言识别的微表情表达研究”(61075042), 主持

2011/01-2013/1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创新与适应能力的早期培养与心理疾患的早期识别与干预”(KSCX2-EW-J-8,), 主持

2011/06-2013/12,中国科学院规划与决策科技支持系统建设项目“社会和谐态势监测与预警研究系统——社会态度和集群行为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主持

2009/01-201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重点项目“无人驾驶车辆人工认知关键技术与集成验证平台”(90820305),参加

2009/01-2010/12,中国科学院人口健康与医药创新基地(2009)“脑认知与心理健康”“十二五”预研项目“脑认知与心理健康信息资源库”(KSCX2-YW-R-246), 主持

2008/01-201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隐喻理解的语义加工和表象加工机制”(30700233), 参加

2006/09-2010/08,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可视媒体智能处理的理论与方法”(2006CB303100)课题“可视媒体的认知机理”(2006CB303101), 课题主持

2005/01-200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情感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60433030), 参加

2003/01-2007/12,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虚拟现实的理论、算法和实现”(2002CB312100)课题“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理论和方法”(2002CB312103), 参加

2003/01-200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现代信息社会中远程协同的分布式认知机制”(30270466),主持

1999-2003,科技部“973计划”“图象、语音、自然语言理解与知识挖掘”课题“基于数据挖掘的数据库理解”(G1998030508)子课题“知识挖掘中人的数据理解”, 主持

1998/01-200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儿童认知能力发展与促进的研究”(39730180), 参加

1998-2000  美国DHH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基金项目“Concepts and Theories in Human Development”,参加

1998/01-200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多媒体条件下信息交流与言语理解的研究”(39770261), 主持

1997/01-1998/12,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资助费“多媒体条件下小团体协作交流过程的研究”, 主持

1997/01-2000/12,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ross-National Variations in Decision Behavior”,主要参加与北京地区研究主持

1996/01-1998/12,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特别支持项目“视听信息在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中的作用”,主持 

1996/01-1998/12,香港中文大学基金支持项目“A verb bias in Mandarin: Is it reliable and what does it mean?”,参加

1996/01-1996/12,中国科学院“九五”基础性研究基金重点项目“多媒体条件下言语交流与理解的研究”,主持

1994/01-1996/12,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Co-operative Research on Electronic Work”,参加

1993/01-199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智能计算系统的心理学研究和实验”(69233012), 参加

1992/01-1994/12,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基金项目“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表征过程”(39100046),主持


软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