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孙彦博士荣获心理所优秀助研称号

发布时间:2011-08-30 作者:人事教育处

  经专家评审,所务会研究,孙彦博士荣获心理所优秀助研称号,成为心理所自2008年9月实施优秀青年人才激励暂行办法以来,第3位荣获此殊荣的助理研究员。

  孙彦,博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与意大利TRENTO大学联合培养),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孙彦博士2009年7月留所,在李纾课题组从事行为决策研究。在留所后的两年内,孙彦博士已在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Journal of Risk Research、PLoS ONE等SCI/SSCI期刊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6篇,在CSCD期刊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3篇;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项目1项、中科院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基金1项、心理所青年基金项目1项。孙彦博士也是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管理科学学报等学术期刊的审稿人,曾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孙彦博士现主要从事行为决策中的非理性偏差及其机制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1、他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人们在阅读图形信息时与阅读文字信息时一样,决策偏好也会违背规范性决策的理性原则(如描述不变性原则、共同成分消除原则等)。其随后的系列研究深入探讨了图形表征中决策偏差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这些研究首次从图形表征的角度对理性原则提出了质疑,为行为决策的研究拓展了新的思路。

  2、孙彦博士的研究发现,人们在决策中会违背“周边信息无关原则”,导致非理性偏差。规范性决策理论认为,决策偏好只依赖于决策信息本身, 和周边信息(如空间高度、温度等)无关。但孙彦博士通过实验发现,人们决策时的空间高度感知会影响决策者的能力信心判断,这种非理性行为违背了规范性决策理论,但这些结果和具身认知理论的推断相一致。从具身认知的角度来探讨决策偏差,在决策的非理性行为研究中是一种研究思路的尝试和创新。

  上述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真实情境中人们的决策规律和特征,提高人们在公共政策、医疗、经济、消费等领域的决策质量,并从科学的角度为国家的稳定及发展、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