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卫生部和中科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共建精神、心理、行为科学研究与临床研究联合中心

发布时间:2011-08-30 作者:科研业务处

  近日,国家卫生部和中国科学院在湖北武汉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卫生部部长陈竺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出席签约仪式,并分别代表合作双方在协议上签字。合作框架协议确立了六项具体合作内容,其中一项是共建“中国科学院-卫生部精神、心理、行为科学研究与临床研究联合中心”。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疾病谱发生了改变。《中国至2050年人口健康科技发展路线图》中指出,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工作学习压力增加和精神活动方式的改变,对人类个体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等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导致情绪应激、心境障碍、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指出,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预计到2020年,全球因心理疾患将会有150万人死于自杀。在我国,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是1%,所有自杀中可以归因于精神分裂症的占9.7%。心理疾患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和心理健康促进已成为人口健康与医药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

  根据本次签署的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卫生部和中国科学院将围绕我国人口健康与生物医药领域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生物医学科技前沿,按照“开放联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原则,依托各自优势机构和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共同构建由政府部门、研究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组成的开放联合、协调互动、机制创新、成果共享的新型国家生命科学与医学科技创新合作体系,实现生物医药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和应用开发的紧密结合。

  心理所作为国家级心理学综合性研究机构,面对这一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加强了研究部署。所“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两个重大突破领域之一即为“心理疾患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在精神疾病还没有发病时把相应的高危人群识别出来并进行有效干预,进而防止其发展成为临床疾病患者或者延迟发病、改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与我国中长期人口健康战略规划强调的“未来的医疗卫生工作将以预防为主,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是一致的。长久以来,心理所与北医六院、安定医院、回龙观医院、安贞医院、306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了科研合作,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心理所将在卫生部和中科院合作框架协议这一平台上,总结合作经验、探索合作模式、拓展合作空间、促进有机结合,切实推动多学科交叉方法解决精神疾病、心理疾患问题,推动该领域的研究进入国际前沿领域,提升我国人群心理健康水平。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