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心理所研究揭示入侵性的文化混搭对文化群体间内隐偏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2-01 作者: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蔡华俭研究组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我们在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同时接触到多种文化。当两种及以上的文化元素同时出现称为文化混搭(Cultural Mixing)。 文化混搭是近年来非常常见的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星巴克的月饼和粽子,古街上的麦当劳和星巴克等等。不同类型的混搭元素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心理体验。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蔡华俭研究组揭示了入侵性的文化混搭对文化群体间内隐偏见的影响。 


图1 文化混搭的一些例子(图片来自网络)

  多种文化同时出现会使人们感知到文化间的不同更为凸显,这种凸显的差异知觉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但有时也会引起负面情绪。例如,星巴克在故宫开设分店引起了中国人的反感,而麦当劳在卢浮宫开设分店也引起了法国人的抵制。符号排斥理论(symbolic exclusionism theory,Yang,2011)认为文化混搭引起排外行为需具备以下条件:1)进入本土的外族文化或者文化元素被感知为外族的代表性文化;2)外族文化在本土的传播被知觉为对本族文化完整性的威胁;3)本族人有较高的动机去维护本族文化的完整性;4)本族人对外族文化持有不开明的态度。 

  目前关于文化混搭引起排外反应的研究大多关注于外显层面,而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排外反应又容易受到社会赞许性的影响,为了深入研究入侵性的文化混搭给内文化群体带来的影响,蔡华俭研究组引入了内隐测验,通过四个研究考察入侵性文化混搭给人们带来的内隐群际态度变化。 

  该研究使用了一组麦当劳将在长城开设分店的广告作为文化混搭的材料。广告中有一张麦当劳的logo压在长城的图片,以及一则广告语。入侵性文化混搭条件下的广告语为“自由独立,美国文化,就在麦当劳!”;而非入侵性文化混搭条件下的广告语为“方便快捷,无限美味,就在麦当劳!”另外设置了一个控制组,不观看任何广告。观看完材料后,参与者需要完成简式内隐联系测验(BIAT,Sriram & Greenwald, 2009),测量他们对于美国的内隐态度。 


图2 文化混搭实验材料

  研究一发现,观看了入侵性文化混搭广告的参与者对美国的内隐态度明显比另外两组更加消极。而观看了非入侵性文化混搭广告的参与者对美国的内隐态度与没有观看广告的参与者没有差异。研究二发现,观看了入侵性文化混搭广告后,对美国的内隐态度的恶化可以预测人们对麦当劳的抵制行为的加强。研究三和研究四考察了本族文化认同与多元文化倾向在上述效应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在观看了入侵性文化混搭广告后,对本族文化认同高的参与者对外群体产生了更加消极的内隐态度,而对本族文化认同低的人群则没有显著影响;在观看了入侵性文化混搭广告后,多元文化倾向低的参与者也对外群体产生了更加消极的内隐态度,而多元文化倾向高的
个体则没有表现出这种改变。 


图3   研究三中本族文化认同的调节作用


图4 研究四中多元文化倾向的调节作用

  该研究揭示了商业行为中隐含的文化入侵对被入侵文化下个体内隐群际态度和排外行为的影响,对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市场营销和国际关系处理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该结果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上。 

论文信息 

Shi, Yuanyuan, Shi, Jing, Luo, Yu L.L., & Cai, Huajian. (2016). Understanding Exclusionary Reactions toward Foreign Cultures: The Influence of Intrusive Culture Mixing on Implicit Intergroup Bia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47, 1335-1344. doi: 10.1177/0022022116667844 

参考文献 

Sriram, N., & Greenwald, A. G. (2009). The brief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formerly Zeitschrift für Experimentelle Psychologie), 56, 283-294. 

Yang, Y.-j. (2011). Some conditions for evocation of negative reaction toward foreign intrusion of local cultural space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