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研究揭示压力感知对躯体-情感-精神三维度共情的特异性影响
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是当今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发现那些压力大的人似乎不太能理解他人的情绪,在人际沟通交流时也显得比较冷漠。也就是说,压力感知大的人,其共情(Empathy)水平可能会偏低。此现象到底是个体的主观感受,还是客观现象呢?
为弄清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的赵晴助理研究员在医护工作者和普通社区群体中(N = 533,26.6%为医护工作者)开展了一项网络调查,着重探讨压力感知对躯体-情感-精神三维度共情(即:对他人躯体疼痛的、对他人情绪的、对音乐所蕴藏的情绪的共情)的影响。数据显示,压力感知大的个体,其对情感及音乐的共情有所降低,但对疼痛的共情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升。
进一步的嵌套中介分析结果揭示,压力会通过加重心理“消极因子”(抑郁、焦虑、倦怠)、抑制“积极因子”(正念三元素:正念观察、正念描述、在觉知中行动),进而影响共情(图1,2,3)。随着上述因子水平在群体中的变化,压力感知大的个体对他人的情绪、音乐里的情感的共鸣也相应降低。
图 1. 压力感知通过“积极”和“消极”心理因子抑制情感共情
图2. 压力感知通过“积极”和“消极”心理因子抑制音乐共情
与情绪、音乐共情不同的是,“消极因子”和“积极因子”水平的升高却刺激了个体对他人的疼痛信号产生共鸣。研究推测,疼痛信号与个体的生命健康及种群的安全生存紧密相关,特别是疼痛共情不仅对“被共情者”重要,也能促使“共情者”及时发现并规避潜在危险。
图3. 压力感知通过“积极”和“消极”心理因子刺激疼痛共情
综上,该研究揭示了压力感知对三维度共情的特异性影响,同时提示生活减压的重要性。人们在减轻压力的同时,还会促进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和理解。
该研究获得了心理所科研启动经费的资助。
文章已在线发表于Mindfulness。心理所赵晴助理研究员(通讯作者)、人民医院护士沈明琪(心理所在职研究生)、心理所科研助理林靖庭为共同第一作者,心理所出版馆员丛艺鸣、心理所科研助理李晨也在文献检索和数据收集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论文信息:
Zhao, Q., Shen, M., Lin, C., Cong, Y., & Li, C. (2024).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life stress on empathy for emotions, for music, but not for pain. Mindfulness. https://doi.org/10.1007/s12671-024-02464-w
附件下载: